道义论伦理学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义论伦理学 道义论又称义务论,是规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形态之一。 义务论者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不能以它所带来或促进的后果来决定,而是由行为本身甚至动机本身所决定,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的大小、正负,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行为动机和行为本身的对错,而不在于它所促进的世界事态的改变。 正当与善是伦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道义论坚持正当的优先性。 康德概述 德国古典哲学家。成名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 (康德哲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和鼓吹者)梁启超曾尊崇康德为“百世之师”、“黑暗时代之救世主”,“康德者,非德国人也,而世界人也;非十八世纪之人也,而百世之人也。” 日本学者安倍能成认为,康德在西方近代史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的人:他集以前哲学之大成,又成为后来哲学的源泉。 善良意志 善良意志:面对道德相关情境时,依照道德原则的要求而去选择行为的一种承诺或态度。所以善良意志指的是行为者在从事行为时的动机。 只有出于义务和责任的意志,才是善良意志。出于义务的行为,即出于善良意志的行为,才是道德上有价值的行为。 绝对命令Ⅰ 如果行动的善是工具意义上的善,即该行动是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那么,该行动所隐含的准则就是假言命令。“如果你想要…就应该”。假言命令不能作为道德的基础,因为它包含着主观成分,没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绝对命令Ⅱ 手段的善与目的的善 (1)目的的善:它的善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的善,或者说,即使将它和所有其他事物分隔开,它依然是善的; (2)手段的善:它的善依赖于“目的的善”而存在,或者说,它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实现“目的的善”的手段。 康德道义论的优点 避免了功利主义似乎无法避免的一些问题; 绝对命令Ⅰ符合我们关于正义、公正的观念; 符合我们的道德直觉; 对人的尊重; 动机在道德评价中作用的重视; 帮助确定行动的目的是否合理。 * 道义论伦理学的总体描述 康德的道义论 生活平淡的哲学家。评生只有一次到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终生在哥尼斯堡度过;终生未婚;每天午后三点半准时散步(看卢梭的《爱弥尔》时误点 )。 不乏情趣的哲学家。热心于除哲学之外的各种沙龙,滩涂优雅风趣,尤其是有女士在场时。 康德的著作晦涩难懂,但寓意极深。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是给我们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令。 ——康德的墓志铭 康德语录 不学会幽默和风趣 ,人就太苦了。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康德道义论前言 康德的道德哲学建立在一般的道德意识之上,他认为道德没有专家,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道德责任或义务是什么。一般人缺乏的是对道德的清楚理解,所以不能保持对道德真理的信仰。类似王阳明的“知之未至,行之不力”。 道德哲学家的工作就是清楚、精确地指出,已经内存于每一个人的最高道德原则,而此最高道德原则的根源则是我们的理性。 为了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出于义务的行为,康德在讨论中将行为划分为下列几种: (1)一种是,行为为了满足自我的利益,但与义务相冲突。例如为了满足金钱之欲而杀人放火,这样的行为显然与善良意志无关。 (2)一种是,行为看起来与义务相一致,但只是为了自我的利益,例如商家所谓童叟无欺,但实际上是为了更长远更大的利益,这样的行为也非出于诚实和责任的原则,即不是出于善良意志,不是为义务而行。康德认为这种行为与出于义务的行为最难分辨,因为人们对这种行为确实有直接的爱好。 (3)一种是,行为本身就是人所爱好的,又与义务相一致,例如出于本能而保存生命,如只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这样的行为也不是出于善良意志。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