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理论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 主讲人:杨柳 ☆ 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的概念 翻译批评是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以内容、表达、风格、语言及生动性等为切入点的翻译评论和翻译欣赏的结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简明教程》(张万防 黄宇洁,2015:80) 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 ——《中国翻译词典》(1997:184)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一条根本纽带。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2004:184) 所谓翻译批评,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高翻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的整体质量,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 ——《中国翻译》(王恩冕,1999:7) 翻译批评是按照文学翻译的审美原则,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具体的翻译现象(译本或译论)进行科学的评价活动。 ——《翻译与批评》(郑海凌,2000:19) 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摆阔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析。——《翻译概论》(许钧,2003) 翻译批评在其本质上也就是应用翻译理论以及相关科学理论与方法对译文进行鉴赏、评价、比较等具体的批评活动。 ——《英汉翻译教程》(吕俊 候向群,2001)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从基本的价值观念出发具有实践手段和理论目的的精神活动,对一些具体的翻译现象的评析的一种学术活动,是一种评价、审美与科学、判断统一。 ——《译学词典》(方梦之,2004:245) 翻译批评就是对译品的评价,译文是否忠实、译文是否流畅、译文是否再现原作风格。 ——《翻译与批评》(周仪 罗平,1999:146) ☆ 翻译批评的概念 翻译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译文的一种综合性的反思,是对译文文本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全面和系统的剖析,是对译作价值的一种客观评价活动。 ☆ 翻译批评的本质 许渊冲先生说:“如果没有表扬,译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得到社会的公认,得到哪种程度的公认;如果没有批评,译者又可能看不清楚前进的方向。” ——《翻译与评论》 翻译批评的目的在于通过批评与反批评,通过鼓励与鞭策,加强译者的工作责任感,提高译者的世纪操作技能与译论修养,倡导新观点、新学说、新方法,促进我国翻译理论以至整个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 翻译批评的目的 ☆ 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翻译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出现了较严重的翻译质量问题。在涌现一大批新的佳译的同时,也冒出了为数不少的低劣译品。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对翻译事业的认识不足,对原文一知半解或不求其解,率而操刀,急功近利,译文品质低劣,在量的繁荣背后,隐藏着质的危机”这一现状,翻译批评再次引起译界的重视。因为它是保障翻译质量,提高翻译队伍水平的有效环节。 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中国翻译批评发展情况 中国的翻译批评发展历史悠久,古即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支谦便在《法句经序》中对翻译原则进行讨论;后历代佛经翻译家对翻译方法、技巧和性质等,均有过论述。进入近代以来,辜鸿铭、严复和林纾等人都有译论传世,后王国雄、鲁迅和郭沫若等人皆写过译评。尤其是鲁迅在《为翻译辩护》译文中,明确提出了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但这些评述和讨论多为经验总结和有感而发,缺乏系统体系和理论框架。 出现关于翻译标准的讨论,推动的翻译批评的发展;随后出现了一批有关翻译批评的文章,其中以卞之琳等人的论诗歌翻译和傅雷的论文学翻译为代表。 1949-1956 以钱钟书先生的文章《林纾的翻译》和《中国翻译》的创刊为发展的标志。 文革结束后十年 “忽冷忽热,缺乏规模。” 1989-1998 王恩冕在《论我国的翻译批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讲当代翻译批评分为三个时期: ☆ 中国翻译批评发展情况 ☆ 翻译批评的主体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翻译批评活动的发动者和行为者,具有具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读者 专家 学者 翻译家 双语专家 译者 读者 能看懂原文,能了解作品内容,又能手动翻译的人,不仅能指出译本中的错误,而且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译出较好的书来。 既懂原文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