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中国近代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中国近代一

试卷(中国近代一、二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分钟。 清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A.统治者满足于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其目的是A.掠夺中国白银B.制造战争借口 C.扭转贸易逆差D.夺取中国市场《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能明显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内容是 ①割占香港岛 ②五口通商 ③关税协定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①是对战争原因深层次的思考 ②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③为侵略战争辩护 ④反映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A. 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③④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一方面中国丝、茶大量出口,这表明A.中国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世界市场控制中国经济 C.开口通商利于中国商贸 D.西方侵略破坏中国经济 A. B. C. D.第二次邪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①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③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北方并伸向内地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人民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中国内河航运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腐败的封建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B.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灾难 C.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思想的影响 D.洪秀全的组织和发动10.《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 ) A.B.C.D.《资政新篇》载:“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A.孤军北伐的教训B.安庆失陷的教训 C.天京变乱的教训D.天京陷落的教训 A.B.C.D.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封建主义的压迫 D.官僚地主转化而来的 A.B.C.D.A ①② B.. D.“扶清灭洋”口号,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 B.缓和了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D.表明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25.义和团运动是下列哪一矛盾的必然产物 ( ) A.阶级矛盾 B.宗教矛盾 C.民族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阅读下列材料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②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③郑观应认为中国要富强应从什么方面入手?依其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简述理由。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洪仁《资政新篇》——《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回答: 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外态度有何异同? ②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特点、思想文化和社会矛盾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5分,第31题12分,共计39分 29.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马克思所说的解体指的是什么? (2)此前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 (3)19世纪40-50年代“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4)这段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有哪几种性质的近代企业?简述其产生的背景。评价它们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31.19世纪末,甲午战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