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讲座案例3北大学子受助不感恩案开庭.docVIP

课外讲座案例3北大学子受助不感恩案开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讲座案例3北大学子受助不感恩案开庭

案例:谈谈你对此案的看法! 北大学子接受商人捐助拒感恩案开庭 组图 2008年01月04日01:37 法制周报-e法网 核心提示:出于对寒门学子的敬佩和赞赏,商人李富华先后捐助4万元,供北大研究生段霖夏读书。但在2007年7月,李富华偶然得知段霖夏早已不在校读书。李富华无法忍受善良之心蒙受欺骗,将段霖夏告上法庭。2007年12月27日,“受助不感恩案”开庭,引来一片争议声。   捐助四年的北大学子失踪   李富华是重庆万州的一名商人,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玻璃厂。2007年6月,他的玻璃厂在经营上出了问题,亏损近百万元,他忽然想起了在北京上大学的段霖夏。4年来,李富华一直资助段霖夏上学。“他是北大的研究生,见多识广,我可以找他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找到解决企业经营困局的办法。”李富华对《法制周报》记者说。   2007年7月初,李富华打了段霖夏的手机,发现已经停机。他辗转找到北大软件学院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是段早已不在校读书。李富华又给段霖夏的寝室打电话,寝室一位同学说,好几年都不见段霖夏在学校上课了,现在不知道他的下落。李富华还发现,段霖夏4年来,12门研究生课程只修完了其中一门。李富华说,4年间,他先后共资助段4万多元,最大的一笔有2.4万元。   2007年7月底,李富华找到《重庆晨报》记者刘虎投诉,反映玻璃厂所遇到的难题。两人聊天时,李富华谈到了自己资助段霖夏读研,而段却离奇失踪的事情。巧合的是,刘虎在4年前曾采访过段霖夏。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查此事。刘虎把李富华反映的情况调查核实后,于 7月30日在《重庆晨报》发表《贫困生4年只修完1门课,资助人寒心索4万元善款》的报道,在社会激起轩然大波。   看到新闻后,段霖夏的家人怒不可遏,认为报道损害了段霖夏的名誉。2007年8月2日晚上,段霖夏的父母和哥哥赶到李富华家中,指责李富华“葬送了段霖夏的前途”。李富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情绪有点激动,“他们一进门就大吵大闹,把我屋里的杯子都摔了,还想砸我家电视机。段霖夏的母亲甚至想在我这里跳楼。”这件事情惊动了附近的许多居民,李富华年逾八旬的父母也受惊不已。   “当时我根本就不想去告段霖夏,他有什么难处都可以说出来。”李富华告诉记者。直到段家人到李家吵闹的事情发生后,伤透心的李富华才决定委托高精忠律师,起诉段霖夏。   律师调查结果引起愤怒   接受委托后,李富华的代理律师高精忠展开了调查取证工作,但结果让所有人颇感意外。   高精忠律师在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提供的资料中,发现一家“重庆名商科技有限公司”,在这个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中,法人代表一栏赫然写着段霖夏的大名。这家公司的注册时间是2005年6月30日。在注册资金一栏中,明确标注着:段霖夏出资25万元人民币,占50%的股份。   了解到这些信息,李富华愤怒了,“我不是资助他去开公司,而是为了让他好好读书!”但在他的话语中又流露出了一些伤感,“每次他打电话来,我都和他说,有知识的人才有前途,你要好好读书。他怎么能退了学还向我要学费呢?这不是欺骗我吗?”   对自己被李富华告上法庭一事,段霖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富华资助我读书,我一直心存感激,也很感恩。但是,我坚信向媒体反映此事的知情者是心里有愧的,因为事实不像现在报道那样。”他解释,之所以选择退学,是因为他熟悉的北大一些学子毕业后至今还是公司小职员,“工资不过五千元左右,如此下去,要想在北京买房几乎不可能,所以想早点自己创业。”他还道出了自己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因, “如果不是考虑家人,我不会理睬这事,因为我没有犯法。”   “我有权利选择,我问心无愧。捐助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我好起来,如果继续读书,日子可能过不好,我想,那也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段霖夏说。 “受助不感恩案”正式开庭 2008年01月04日01:37 法制周报-e法网  2007年12月27日上午9时30分,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第八审判室,“受助不感恩案”正式开庭。原告李富华出资供被告段霖夏求学,因段未完成学业而去创业,请求法院撤销原告与被告的赠与合同,并返还原告赠与的现金共计4万元。段霖夏及其亲人均未出现在法庭,其代理律师段茂兵、唐月红出庭应诉。 庭审中,双方辩论的焦点集中在“捐赠是否是附带义务的赠与合同关系”。原告方认为,被告段霖夏接受捐助,表示双方已经订立了赠与合同,此合同约定的义务是段霖夏要认真读书,完成学业。而被告在接受原告捐助期间,私自退学,并将原告赠与款用于读书以外的用途,违反了双方约定,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被告段霖夏应返还赠与的4万元善款。   段霖夏的代理律师则认为,爱心助学带有社会公益性质,具有无偿性。原被告之间只是普通的民间捐资助学关系,要求返还赠与物,是一种变了味的捐助。认真读书,完成学业并不是赠与合同所附义务,其义务应该是回报社会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