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的认知基础 你一直看得见自己的鼻子,只是大脑选择了忽略它。 引 子 认知语言学是什么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成了猴。于是,两段树根从此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把我雕成了猴,把它雕成了神,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感叹道,“其实,在雕刻你们之前,你们的命运就已经成形了。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像神,一个像猴,我只是按着你们的原貌略加雕刻而已。所以,你们的命运是你们的成长决定的,你们在泥土中那段成长的过程,决定了你们最终的走向。” --这说明,任何形式追根溯源都是可以解释的,即都有理据性。 理据性与任意性是一对矛盾。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一观点源于亚里士多德和索绪尔。索绪尔把符号内部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结合,就等于宣告了任意性的合理性。 后来的生成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就是句法自主论,把句法看做是自主的系统,可以脱离语义独立运作。并且认为语言符号的编码具有任意性。 但大量的语言事实都对任意性进行了挑战。“大小、长短、多少、高低、前后、里外、左右、好坏”合乎正常的范式和语感,反过来却不正常(语序不任意)。 沙发上有只猫 *猫下有个沙发 空间关系 脚下的路 *路上的脚 不任意 在饭店里吃饺子 *饺子吃在饭店里 时间关系 从抽屉里找出证件 *找出证件从抽屉里 不任意 语言里有许多超常组配格式,即使上世纪五十年代讨论的“养病”、“打扫卫生”也有理据性。“养病”是行为与行为原因的关系,“打扫卫生”是行为与行为目的的关系。再如修辞里的“移就”: 移就是将通常用于修饰、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去,典型的转移方式是移人类性状于外物,典型的句法形式是形名组合的定中结构。 那时起,这个成分就进入了我的血流,席卷着我前进,一时把我抛到快乐的浪尖,一时又将我抛落悲哀和失望的谷底。(CCL语料库) 快乐的浪尖:人冲浪时如被抛到了浪尖(因)+则通常会兴奋、快乐(果) 悲哀和失望的谷底:人如被抛落到了谷底(因)+则通常会感到悲哀和失望(果) --这是概念整合。整合产生浮现意义。移就的浮现意义可以表述为用指称表达一种因果陈述。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主张是,语义和句法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映射关系。这一论断包括如下两层意思: (一)任何两个同素不同构的语法格式必然有不同的语义值,任何不同的语义结构都对应于不同的语法结构。 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凸显花猫的转移过程) 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凸显小莉对花猫的占有)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给小莉,但由于说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 (二)任何语法标记都有独立的语义值。 例: 一尾鱼 一口猪 *一口鱼 一尾猪 思考: 开封还没有到呢,就别提洛阳了。 洛阳还没有到呢,就别提开封了。 不同的语义值体现在两句选择的语境有别:“旅行方向由东到西”和“旅行方向由西到东”,可见,在表达和理解语句时,句法、语义、语用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分界,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三者交织一起。 再如20c50年代对下面句子主宾语的争论: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两句话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第一句的认知视点或突显对象是“台上”,“台上”是图形,“主席团”是背景。第二句的突显对象是“主席团”,“台上”是背景。即语义值明显有别。“X equals Y”在语义上不等于“Y equals X”。人们总倾向于选择知觉范围中占优势的、突出的事体作句子或分句的语法主语。 一个暗恋者对海棠无香的解释是,海棠暗恋去了,它怕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从科学上,这样解释当然无道理可言。从文学上,却可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借物传情是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同一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产品,同一束淡雅的花,有人视之为高洁和清白清新,有人视之为苍白和无助无为,还可能被人寄托悲伤和哀思。每一种解释都有客观依据,所以都对。海棠本无香,有人喜欢海棠的无香的胭脂色的花瓣,所以会成为喜欢者的寄托,也就是被“借”的依据。 文学有客观世界的基础,语言也有客观世界的基础。文学是客观世界的形象,语言是客观世界的抽象;文学是客观世界的升华,语言是客观世界的浓缩。从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身上,我们当可看到事物的影子、事物关系的展现以及文明的轨迹。反过来说,我们看到的这些便是一种认识,实际是对语言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 健康保险的论文开题报告.docx VIP
- [自学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高级英语自考题模拟2.docx VIP
-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doc VIP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Lesson 3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川教版三年级起点.doc VIP
- 劳动通识课件 第5章 家庭劳动实践.pptx VIP
-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补考)(含答案).pdf VIP
- DB13T 2501-2017 风力塔筒自动免爬器技术条件.pdf VIP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02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