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招聘宣讲会总结
招聘宣讲会总结
一、目的及意义:
1、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引进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公司各个岗位,促进企业人才的良性循环。
2、展示企业风采,塑造积极正面的大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高校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招聘需求:
按需求需招聘大学生50人左右。 三、招聘会筹备
本人于10月10日到达杭州,与总部人力资源部XX、营销公司负责人XXX会合,协助其进行校园宣讲会,并参加了10月13日XX理工大学校园招聘大会。
校园宣讲会我们选择了XX财经大学和XX工业大学。前期已与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取得联系,确定宣讲地点,并让其发布通知。
宣讲会当天准备工作主要是会场布置,在室外悬挂横幅,门口竖立指示牌,室内张贴招聘简章,调试音响设备,引导到场人员。 四、招聘效果
10月11日XX财经大学宣讲会,共有近30人到场,以财会、营销类专业本科生为主。宣讲约1小时,之后采用演讲方式现场面试,共收到简历10余份。
10月12日XX工业大学宣讲会,共吸引30与人参加,以机械、电子类毕业生为主,大部分为硕士学历。宣讲会模式与上一场相同,共收获简历20余份。
10月13日XX理工大学招聘会在该校体育馆举行,共有200多家企业参会,吸引包括XX理工大学、XX财经大学、XX工商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应往届生参加,并有多家电视媒体现场直播。本次招聘会组织有序,众多大学生在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求职者以理工类为主,较符合公司招聘需求。本次招聘会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两点,共收获简历75份,经现场初步面试,合格者21人,待定19人,淘汰34人。
招聘情况统计明细见附件。 五、后期工作
在招聘会结束后一周内,筛选出优秀简历并通知面试,做好相关面试安排。 六、招聘会总结
总体而言,本次招聘会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全程参与两场校园宣讲会,了解了校园宣讲会的基本流程。
本次校园招聘会的两点主要有:
1、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原计划一对一面试,由于到场人员较少,改为个人演讲方式,很好地兼顾全场。
2、增加了互动环节,收效良好。演讲结束后讲师现场点评,并传授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注意事项,得到广大毕业生的认同。
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前期准备不充分,体现在:
1、联络不及时,临近宣讲会开始前三天才确定行程,就业办信息公布滞后,传播范围有限;
2、对高校招聘信息宣传模式了解不足。XX财经大学主要依靠就业办和院系负责人在校园网站及班级发布信息,而XX工业大学校园网站关注度不高,学生组织较活跃,是更有效的宣传渠道,这一点没有利用起来;
3、行程路线没有提前规划好,一处结束后要奔波找住宿,浪费大量时间。 同时我们也发现,求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入职后需要加强就业观念、职业规划方面的疏导。
宣讲
在招聘的整个流程中,宣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认可度。在宣讲时要本着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可适当提升公司的形象,但不能太过夸大,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
宣讲开始之前,要对参加宣讲会的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专业,应聘岗位,是否独立到场等信息。在与学生聊天的同时也起到了拉近与学生距离的作用。
宣讲在整个招聘流程中所占比重大约为60%,也就意味着宣讲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招聘的结果。就宣讲的内容而言,其顺序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其中必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一,就业形势;二,行业前景;三,公司介绍。其中,关于公司的介绍还要包括:1,公司规模;2,公司的产品;3,公司的企业文化。 下面就每个模块的宣讲做具体分析。
一、就业形势
讲解就业形势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重点是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方面,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放低姿态,为接下来公司的宣讲打下基础。 在讲解就业形势时,可以采用多种插入方法,例如:以直观的毕业生人数为工具,说明目前大学生找一份理想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当然,为了接下来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解决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两大心理问题。
一是对于找工作的迷茫心理,当代大学生找工作其实更多的是随意而安,并不清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找哪个行业的工作,哪种工作算是好工作。二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很多学生总想着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不希望跑得太远,害怕上当受骗。解决学生这两大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以自身为例,把自己毕业时找工作的心理路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参照物来做出选择。
但是,在有关就业形势的宣讲过程中切忌试图改变学生的认知,不可把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