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非典型”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doc

教育部参赛_“非典型”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部参赛_“非典型”的英雄形象《木兰诗》教学案例_刘雅娟

“非典型”的英雄形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木兰诗》 【教学背景】 文学形象的分析应重视并回归文本,充分重视作者的主观意图,挖掘艺术形象本身的魅力,反复诵读是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力引导学生关注、研读并欣赏文本。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较先进的网络手段,进行搜集、分类、思考并进行整合。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材分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并整合了以下内容: 背景资料搜集 《木兰诗》:百度百科/view/72261.htm 《乐府诗集》:百度百科/view/54072.htm 人物形象分析 花木兰形象:百度百科/view/4025.htm 巾帼英雄:百度百科/view/108647.htm 3、艺术特色探究 复沓手法:百度百科/view/1407714.htm 互文手法:百度百科/view/6280.htm 铺陈手法:百度百科/view/707414.htm 教师进行搜集整理过程中,也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准备,让他们自行研读文本,从背景、人物、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借助网络及搜索引擎深入挖掘文本。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及适当复述故事,感知木兰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方法】 资料助读法 搜索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文本(《木兰诗》及《乐府诗集》) 重点研读法 确定教学重点,整合相关资料(木兰形象分析) 兴趣引导法 根据需要选择,视频辅助教学(截取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片段) 百度视频 /v36/dAMUMYMjwz5Tzw2.html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看“木兰” 新课开始前,我们先看段视频吧。这是美国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的一个小片段,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是根据我们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的,美国花木兰是不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经常闹出笑话的花木兰。那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木兰”形象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这个小故事的出处。《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根据木兰从军的民间传说改编的。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我们这篇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对璀璨的明珠。 读“木兰” 1、方法指导(PPT展示):(1)字词(学生齐读,指导记录)(1分钟) (2)节奏(教师范读,学生体会)(1分钟)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基础上体会情感,主要注意读音、节奏、重读、情感) 3、学生部分段落或语句组内比读(结合注释与理解,解释朗读处理的原因自我推荐、小组推荐各2组) 4、师点评:同学们通过朗读,应该已经对木兰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我们现在就了解到的情况聊一聊吧。 谈“木兰” (PPT展示)这首诗叙述了木兰从军的哪些经历?(要求:每部分限用两个四字词语) 师:请各组派代表上黑板书写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代父从军,踏上征程(1-3)——奔赴前线,十年征战(4)——还朝辞官,亲人团聚(5-6)——比喻赞美,讴歌英雄(7) 师小结:这真是一首故事性强,布局严谨的民歌。其中塑造的木兰形象,一千多年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她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析“木兰” 师:有人说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怎样描写。那么,请结合文本去分析“木兰和一般英雄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你心目中的英雄,请列举。 生:英雄大多是男的,可是木兰是个女的。 师:的确,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多是岳飞、武松这样的硬汉形象。汉语里的“英雄”概念本来是指男性,“英”是花朵,杰出的意思,像花朵一样杰出的人物,“雄”说明是男性。原来这个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重构了一种“英雄”的概念,这是非常独特的,和我们心目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生:“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她毅然从军没有特别的痛苦和不幸的感觉。 师:是呀,《木兰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恰恰在于她没有把从军当作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不论在战争生活中还是在和平生活中,她都表现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活热情。如果说岳飞在《满江红》词中所抒发的雄心壮志是一种崇高的英雄行为,那木兰的充军则是自然的生活选择,亲切而不崇高,朴素而不豪迈。对于木兰,我们自始至终像注视着自己的一个姐妹或女儿一样注视着她的一切,使她始终不以一个崇高英雄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好像就像是邻家的女孩,不像是个给我们带来崇高感的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