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源头: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 上游连着河源,特点是:河谷狭、比降陡、流量小、流速大、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多急滩、瀑布。 河口:河流的出口处。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处,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 河源确定依据 1、“河源唯远”,以距河口最远点作为河流的发源地(源头)。即依河流长短,水流最长者为正源。 2、依河网平面图的上下游一致性。即某条源流与下游干流流向比较顺直一致,形似干流向上的自然延伸者为正源。 3、依水量之多寡,水量大者为正源。 4、依历史习惯,维持人们长期以来的普遍看法而不去轻易变更。 5、依河谷发育期的早晚,河谷形成较早者为正源。 南方大,北方小;东部大,西部小。东部地区河网密集,其密度都在0.1以上,而西部内陆区几乎都在0.1以下,而且有大片的无流区(即河网密度为零)。 南方几乎都在0.5以上,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都在2.0以上,长江三角洲甚至高达6.7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 (1)小雨。一般指降水强度较小的雨。 ①1h内的雨量小于或等于2.5mm的雨; ②24h内的雨量小于或等于10mm的雨。 (2)中雨。一般指降水强度中等的雨。 ①1h内的雨量为2.6——8.0mm的雨; ②24h的雨量为10.1——24.9mm的雨。 (3)大雨。一般指降水强度较大的雨。 ①1h内的雨量为8.1——15.9mm的雨; ②24h内雨量为25.0——49.9mm的雨。 (4)暴雨。一般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 ①1h内的雨量为16mm或以上的雨; ②24h内的雨量为50mm至100mm的雨。 (5)大暴雨。24h内的雨量为100.1——200mm的雨。 (6)特大暴雨。24h内的雨量大于200mm的雨。 (7)小雪。一般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 ①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距离在1000m或以上; ②24h内的雪量小于或等于2.5mm的雪。 (8)中雪。一般指降雪强度中等的雪。 ①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距离在500——1000m之间; ②24h内雪量为2.6——5.0mm的雪。 (9)大雪。一般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 ①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距离小于500m; ②24h内雪量大于5mm的雪。 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 α值变化于0~1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 (一)产流条件和产流的基本规律 1.地面径流产流 条件 地面径流的产生,取决于降雨与植物截留、雨间蒸发、填洼及下渗等的对比关系。 Rs=P-In- E-Sd-F * (一)产流条件和产流的基本规律 2.壤中流的产流条件 壤中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易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的交界面上。 Rss=FA- FB * 壤中流产生的条件可概括为: 1)包气带中存有透水性不同、且下层比上层透水能力小的层理分布土壤的交界面。 2)上层向界面上的供水强度FA,大于下层下渗强度FB。 3) 界面具备一定的坡度。 当降雨强度i小于上层下渗强度FA,仍可产生壤中流,不过这时无地面径流。当iFAFB时既有地表径流也有壤中流。 * 3.地下径流产流条件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包气带厚度不大,土壤透水性较强,在连续降雨过程中,下渗锋面达及毛管水带上缘,这时表层影响土层与地下水建立了水力联系,同时包气带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产生自由重力水而补给地下水,于是便产生地下径流。 * 由于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已达到田间持水量,形成了临时饱和带,故土壤蓄水量不再增加。对均质土壤,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下渗率Fc应等于地下径流的产流率Rg : Rg=Fc * ? 对于非均质层次土壤, 由于土层内部产生侧向流动的壤中流Rss,故地下产流率Rg为: ? Rg=Fc-Rss * 当土壤中所有孔隙都被雨水充满后,多余的水分在地表形成径流,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蓄满产流。 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的入渗强度时多余的雨水便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超渗雨),这种产流方式称为超渗产流。 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 * 蓄满产流多发生在湿润地区。湿润地区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较高,包气带较薄,植物茂盛,下渗强度大的流域。 超渗产流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包气带较厚,下渗能力较小的流域。 二者区别:蓄满产流取决于降雨量的大小,而与雨强无关;而超渗产流决定于雨强,与降雨量的关系不大 * 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