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风采大赛概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潢川县第三实验小学 教师风采大赛 2015.6.1 主 观 题 客 观 题 潢川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风采大赛 2015.6.1 案例一: 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一看,原来是我班的赵强同学,这一下我可气不打一处来,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你平时总好玩,上了课还要玩半天才来,平时,又总是迟到。”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我不是迟到,邻居家的奶奶生病了我帮着找医生,这才来晚的。”原来他是做好事,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气乎乎地站在那里不动,叫他上位,他也不动。 问题:请谈谈这位教师错在哪里?? ???? 分析: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但你伤害了他,就不容愈合。 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我们的教学就更难进行了. 潢川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风采大赛 2015.6.1 案例二:一位学生对我的教育“油盐不进”,我挑选了一天放学后,请这位学生在教室里等我,告诉他我想请他带一封信给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我写了封信,随后我强调了好几遍,信是写给她妈妈的,不允许他擅自拆看,然后将信留在教室,称自己去取信封让他稍等。学生点头答应,但一脸的不情愿。我走出了教室,在教室外暗暗地观察着,没过一会儿,我发现这孩子谨慎地打开我的信读了起来,渐渐地脸上露出了微笑。孩子原本认为我写信是为了告状,却没想到我在信中写了他很多闪光点,并肯定、表扬了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问题: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这位老师的可取之处。   分析: 这位教师利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取得了多次谈心都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学生自身的调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并非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而只是一种狭隘、偏激、非理性的表现,要教会学生多方面地看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不要因“逆耳”而否定了老师、家长的“忠言”。 潢川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风采大赛 2015.6.1 案例三:班里的小浓浓经常偷懒,总想逃值日。一天下午去友谊班做值日,小浓浓又逃了。这学期他几乎就没做值日。他们小组的其他几位同学此时也纷纷开始控诉小浓浓。小浓浓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为什么要给友谊班做值日?”我顿时就来气了:“我们是六年级的学生,帮助一下低年级的小学生怎么就不可以呢?这点道理都不懂,还问我为什么。你既然不愿意给低年级的小学生做值日,那你就在班里做值日吧。”没想到,小浓浓竟然说出了让我惊呆的两个字:“卑鄙。”此时全班学生也都停下写字的笔,看着小浓浓。我深吸一口气,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咱们停一下笔,一起查一下字典,什么叫卑鄙?”“哗哗哗”,大家纷纷开始查字典,有同学迅速说出了答案——卑鄙就是不道德的人或事。我接着问小浓浓:“那你说说,我哪一点不道德了?”他显然没想到我问他这个问题,没话了,但他很聪明,立刻转移话题:“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我说:“当然可以。”“您做值日吗?”没等我说话,下面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了:“郭老师天天来得最早,天天做值日。”我看着小浓浓,乘势教育他:“谁都得做值日,为他人服务,这是义务。不管你怎么想,你是我的学生,我都要教育你,教育你成才。”没想到,他又一次说了令我惊讶的话:“我不想成才。”“不管你想不想成才,你当我学生一天我就有义务教育你一天。”“那您教过的学生都成才了吗?”“告诉你,我教过的学生有北京市的状元,有研究生,有本科生,有中专生……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都成才了。”下面的学生又开始七嘴八舌了,“对,每年教师节都有很多学生来看郭老师”……这时,小浓浓无奈地发出了一声叹息:“哎……”“你的问题问完了吗?”“问完了。”这时正好下课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本想批评完他,再安慰安慰他,可他依旧摆出一副绝不跟老师靠得太近的样子,我严肃地说:“你说我卑鄙,现在却说不出我哪一点卑鄙,那你得向我道歉。”“那好,我跟你道歉,我说错了。”说完,又摆出了他的经典表情,眉头紧皱,双手一摊。 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逆反”心理呢?   分析: 这个案例是郭老师与小浓浓“斗智斗勇”的故事,虽然剑拔弩张,但郭老师“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化解了冲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问题学生,教育者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地指导他们,热心地教育他们,即使批评也要注意“艺术性”,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这样才能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且从内心对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