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太阳小肠经(19穴)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示
意
图
肩脉
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络心,属小肠。
联系的脏腑器官包括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内眦(睛明穴),又到达目外眦(瞳子髎)的经脉。
腧穴
本经共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1.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耳鸣耳聋,齿痛,头痛,目翳,咽喉痛。
热病:发热,疟疾,黄疸。
外经病:肘臂痛,肩背痛,颈项强痛。
2.特殊作用
后溪治疟疾。
天宗治气喘,乳痈。
3.操作要点
听宫张口直刺。
五输穴
阴经(手少阴心经):井(木)少冲、荥(火)少府、输(土)神门、 经(金)灵道、合(水)少海
阳经(手太阳小肠经):井(金)少泽、荥(水)前谷、输(木)后溪、经(火)阳谷、合(土)小海
阴郄止血,阳郄止痛。
少泽(井穴)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开窍泻热,利咽通乳。
主治:乳痈、乳汁少等,昏迷热病等急症, 头痛、咽喉肿痛。
应用:妇人无乳,少泽、合谷、膻中。(《针灸大成》)
操作: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前谷(荥穴)
定位:在手第五掌骨指关节尺侧 远端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痛、耳鸣、热病、乳汁不通。
后溪 (输穴)---母穴
定位: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作用:止痛通络,聪耳宁神。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赤,目眩,咽喉肿痛。
虚者补其母
应用:头项强痛,落枕配天柱。
后头痛配风府、至阴。
腰背痛,闪腰配水沟。合谷透后溪,配合腰部活动。
痫证配鸠尾、神门(《大成·胜玉歌》)
荨麻疹点刺后放血,配针曲池、足三里。
耳鸣耳聋配翳风、听宫。
操作:直刺0.5~1寸。治疟疾用灸法。
腕骨(原穴)
定位:在腕部,第五掌骨与钩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腕痛等
直刺0.3-0.5寸,可灸。
阳谷(经穴)--本穴
定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臂痛。
直刺0.3-0.5寸。可灸
养老(郄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面痛,头像项痛,肩背臂酸痛、急性腰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支正(络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热病,肘臂酸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小海(合穴)---子穴(实则泻其子)
定位:屈肘,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驱风、通经、活络。
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应用:配曲池、臂臑治疗肘臂疼痛。
操作:直刺0.3~0.5寸。
肩贞
定位: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
主治:
肩背疼痛,手臂麻木不举,累疠,耳鸣。
直刺1-1.5寸
臑俞
在肩胛区,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操作:斜刺或直刺0.5-1.5寸。
天宗
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平第4胸椎。
取法:肩胛岗下缘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中1/3交界处。
作用:祛风通络,理气通乳。
主治: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
应用:肩胛痛、肩凝、肩背痛配曲垣。
乳痈、乳汁少配膻中。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秉风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曲垣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可灸
肩外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操作:斜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可灸。
肩中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
操作:斜刺0.5-0.8寸。不可直刺深刺。可灸。
颧髎
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
作用:祛风止痛。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颧肿。
应用:口眼歪斜配阳白、四白。
眼睑瞤动配肝俞、太冲。
齿痛配二间。(《甲乙经》)
三叉神经痛(第二支)配下关、合谷。
操作: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不宜艾炷灸。《图翼》:禁灸。书本可灸。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作用:聪耳安神。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癫狂,痫证。
应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窄冠带条多层缠绕搭接量计算方法及应用.pdf VIP
- 2025年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L10010022《病理学》课程标准.pdf VIP
- 【必备收藏】幼儿建构区游戏指导完整版课件-.pptx VIP
- 主题策略-【专题报告】CANSLIM4.0策略:叠加企业生命周期.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演示、分组实验统计表.xls VIP
-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docx VIP
- 插画设计-PPT课件(全).pptx
- 古代牝户手抄本雨花香PPT课件.pptx VIP
-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