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docVIP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冲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徂cú :过去。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限50字以内 [答案]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 个变化的?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答案]很妙。因为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广陵:今扬州。 清人孙洙誉在评价这首诗时,对“烟花三月下扬州”极为推崇,认为它是“千古丽句”。你同意他的评价吗?为什么? [答案] 同意。因为“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花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意境优美,文字绮丽。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 外弟:表弟。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见到外弟的“喜”的? [答案]“沧海事”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表现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也流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见到外弟的“喜”是通过从久别,到重逢,到长时间的叙旧来表现的。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答案]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全椒:县名,在安徽东部。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农历九月初九,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苏东坡很爱这首诗,对“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极为推崇,并用其韵而仿写。你能说说苏东坡推崇的原因吗? [答案]因为“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很好地将形象和情感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情韵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秋风萧瑟,满山落叶、全无人迹,诗人想到了道士们的清苦,对朋友的关怀;而路径难寻,无以对朋友慰藉而惆怅、无可奈何,而自己在清冷中的寂寞之情也无从消解。形象和情感就这样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的。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有人评价这首诗时,认为全诗抒情重心在第二句的“客愁新”三字上,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答案]诗的起句,为愁思作暗示,此时最易惹动游子的是思乡情绪。接着以 “新”字写愁绪之陡生。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不见亲人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