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高考生物实验题(部分)
2007年高考生物实验题(部分)
07理综1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制药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理综试卷2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 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0C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0C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
(3)A管子叶370C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
07四川:研究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原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 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涂抹含14C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07天津: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种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
为了排除其它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配制的灭菌培养液在成分上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
(2)A中枝条的下端切口处 (有/无)生长素,A与C对比说明:
(3)上述实验综合分析表明,圆褐固氮菌能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为进一步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请完成下列实验:
①用灭菌培养液培养圆褐固氮菌。
②将培养物过滤,得到菌体和无菌滤过液。
③实验分两组:甲组试管中加入基质和灭菌水;乙组取若干试管,加入相同基质,再分别加入:
④分别插入同类枝条,培养并观察。
结果分析:如果: ,则表明圆褐固氮菌分泌了促生根物质。
07重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由表可见,温度为700C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糖的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原理:①
②
备选材料:甘薯提取液(去掉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0C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三步:700C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4)马铃薯不含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
07宁夏:回答I、II小题
I.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落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