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VIP

湖南省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8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 (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3)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3.本试题卷共12页。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4.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B.C.D. 【试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原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土地国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25. 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 (叛)王命”。这说明当时 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 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 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 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考点定位】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许多诸侯因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引起内乱,大为不满且违抗王命,可知周王室势力衰弱,诸侯实力强大,诸侯不再臣服于周天子,说明维系周朝统治的宗法制、礼乐制破坏,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周宣王依然能干涉鲁国事务,且有王命之说,说明诸侯形式上依然尊奉周天子,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周王室的王位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秦朝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A 26.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这 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考点定位】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隋唐 【试题解析】谏官制度主要依靠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作用而起作用,是否能够发挥功效最终要取决于“君臣个人的德性”,凭借理想化的德性约束并非制度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唐太宗与宰相议事时让谏官同入,谏官提出谏议,太宗必采纳,说明谏官是对朝政进行谏议,并非与宰相相互监督,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分为两类,一类为谏官,谏正皇帝得失,一类为察官,监察百官,如秦朝御史大夫,所以负责监察朝廷百官是察官,而非谏官,故C项错误;根据“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说明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故D项正确。 【答案】D 27.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 A.追求心灵的满足 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 C.遵守佛教的因果 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 【考点定位】宋明理学;明朝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王阳明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结合材料内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可知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真知出于内心,每个人只要自己反省内心都能获得真知,因而死前没有遗言可留。A选项追求心灵的满足是从表面信息理解材料,没有结合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故A项错误;道家洒脱体现在无欲无求,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佛教的因果关系体现在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选项认为真知出于出于内心,符合题意,是王阳明的观点所在,故D项正确。 【答案】D 28.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L)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8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力落后于日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