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钢筋混凝土结构标准图使用说明rc05~10
基本觀念: 標準圖非100%安全。 安全需求須在標準圖之下才可使用。 標準圖不符合安全需求時,須另繪詳圖。 有詳圖時以詳圖優先。 梁柱接頭 簡支承處若採用下列措施較容易滿足撓曲握裹應力檢核: 選用數量較多,但尺寸較小之鋼筋以降低伸展長度l d需求。 保留較多之連續鋼筋穿過簡支承處以增加Mn。 在簡支承處繼續向外延伸一長度l a或作標準彎鉤錨定。 小梁接大梁之接頭處 1、大梁剪力筋須通過接頭區。 2、小梁剪力筋可停在大梁邊,但接頭區之大梁剪力筋之間距須減半;或以大梁既有剪力筋之半邊,檢核接頭二側大梁之剪應力。 梁開孔補強 成束鋼筋之錨定『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第6.2.12節:「 地震力傳遞路徑不連續處的1、橫隔板與垂直構材。2、橫隔板與匯集構材之接合處。3、匯集構材與垂直構材之接合處。地震力引致之內力應提高 25 % 設計之。」 鋼筋偏折 實務上僅適用於梁柱接頭。 其他位置受規範13.7.1.3:須以偏折部份橫向分力1.5倍之推力作橫向支撐。因隔根才有繫筋,且設計及施工均不便,故實務上不可行。 鋼筋以偏折方式搭接應避免。 計算鋼筋伸展長度考慮束制效應之最小淨間距 【問】規範第5.3.4.2(1)(a)規定之「鋼筋最小淨間距不小於2db」,是否只針對外周第一排鋼筋而言,對於上層筋第一排與第二排間之垂直間距是否也須符合2db? 【答】1、規範第5.3.4節係考慮鋼筋周遭之束制效應。 2、束制效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箍 筋之使用量有關。 3、鋼筋受到較高之束制,握裹強度會提高。 4、同一層面之待伸展鋼筋呈緊密排置時,則該層 面會出現水平式劈裂裂縫。 5、若外周之鋼筋間距能符合規定,則與其上、下 對齊之第二排鋼筋之束制效果會更佳。 因此鋼筋間距之規定應為僅須考慮最外周之鋼筋間距,至於上層筋第一排與第二排間之垂直間距只須符合db、 2.5cm及粗骨材之1.33倍之最大值即可。 * * 鋼筋混凝土結構標準圖 使用說明(RC05~10) (規範15.6.1.3) 規範5.6.4節 頂面及側面之保護層小於6.5cm, l dh須被間距≦3db之箍筋或繫筋圍封。 規範5.6.4節: 在不連續端內之標準彎鉤,其兩側面及頂面或底面之保護層小於6.5cm時,其彎鉤全部伸展長度Ldh須被間距≦3db之箍筋或肋筋圍封。 建議:比照柱箍、繫筋之規定,以ㄇ形筋隔根箍住。 1、上層筋若為實際需要之負彎矩鋼筋,則應依規範5.6.4節之規定圍封; 若為簡支可不須圍封。 2、下層筋l dc非必要;但須≧B∕2+15cm。(規範5.12.1節) 3、下層筋直徑之選用須滿足l d≦Mn/Vu+l a (規範5.12.3節) l d=依第5.3節計算發展出fy所需之發展長度。 Mn=假定支承斷面所有鋼筋應力均達fy時之彎矩計算強度(不須使用強度折減 因數ψ)。 Vu=支承斷面所受之設計剪力。 l a =簡支承中心外之錨定長度。 4、小梁外跨外端下層筋量建議同中央下層筋 (規範5.11.5.3節:切斷處須保有受撓所需之二倍);地梁外跨外端之上層筋亦同。 l d≦Mn/Vu+l a (規範5.12.3節) 小梁端之錨定 (規範第15.4.2.3節) 規範第15.4.2.3節:距接頭交接面2倍構材深度以內範圍不得搭。 在規定區段內之柱橫向鋼筋間距:規範15.5.4.2 (1)斷面最小尺度之1∕4。 (2)6倍主筋直徑。 (3)10cm。或(土木401-93) Sx =10+(35-hx)∕3≧15 其中、 hx為相鄰箍、繋筋 之最大水平距離。 規範15.5.4.5:柱之下端終止於基版上,則橫箍筋須延 伸入基腳內30cm。(疑應為版無上層筋之情況) 規範15.6.2.2:接頭四面皆有構材構入, 且梁寬大於 柱寬之3∕4,則柱接頭處可配置較少橫箍筋, 惟其量 應大於(規範15.5.4.1)之半 , 最大間距為15cm。 柱內埋管(含彎出之水平投影面積)及配件所佔面積不得超過柱斷面積不得超過柱斷面積之百分之四。(規範第13。3節) 開孔處之剪力強度須能承受 梁端產生塑鉸時 之剪力強度需求。 (規範15.4.4) Ld應改為(Lst+0.75W) 1、先假設有效長度L。 2、計算 (摩擦剪力強度)≧(設計拉力)。 3、求L = 錨定長度 ≧ L d 須檢核懸吊鋼筋 (土木401-93)第3.7.5節規定:「如梁之有效深度超過90cm,……梁腹每側表層鋼筋之間距Ssk不得大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