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7讲).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7讲)

初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7讲) 【教学内容】 《陈涉世家》 《韩愈短文两篇》 【目的及要求】 《陈涉世家》 1、熟读课文,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及其在发动反秦斗争上的作用。 2、懂得一些学习史传的方法 3、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如亡、往往、次、数、书。 4、背诵课文中有关段落。 《韩愈短文两篇》 1、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3、背诵短文两篇 【重点与难点】 《陈涉世家》 1、陈胜如何抓住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个时机发动起义。从而表现了他超人的胆略的。 2、有些句子在朗读和理解上有些困难,如:“发闾左戌渔阳九百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借第令毋斩”等,要能理解意义。 《短文两篇》 两文虽同出韩愈之手,是但风格迥异,反差极大,可作比较阅读,在比较中更显特色,如体裁;写作目的、说理方法、语言风格、文章章法等方面的比较。 1、《马说》了解本文的主旨,《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揭露了“食马者”的愚蠢、荒唐,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束全文、点明中心;《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董生的期望——要跟有抱负的人一道为国排忧解难,以及警戒之意——希望董生谨慎小心,珍惜自己的前程,切勿为叛逆之臣效力。 2、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字。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食不绝,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身上衣裳口中食 【方法指导及教材拓展】 《陈涉世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陈涉出身低微,所谓“瓮牖绳枢之子,奴隶之人”,他之所以被列入“世家”,是因为他敢于在强秦的统治下首先发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给予陈涉极高的评价。 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反抗暴秦的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陈胜的组织领导才能突出表现策略口号与形势分析上。当时秦二也矫父命杀了太子扶苏而继位,这就引发了秦王朝内部的矛盾。其次,由于秦灭六国中楚国受害最深,所以楚人的反抗情绪最强,并且把复国的希望寄托在楚将项燕身上。陈涉抓住这两个敏感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口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陈涉策略的正确。 陈胜的才干还表现在起义的准备与发动上。在准备阶段,以“置书鱼腹”的方式树立陈胜形象,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激起众怒,这表现了陈胜的机智,杀尉之后,召令徒属。用“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众人的抗争信念,这表现了陈胜卓越的宣传鼓动能力。接受又召集三老、豪杰,请他们出谋划策。更看出他是一个成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反秦斗争的迅猛发展与他的倡导分不开。 《马说》 开篇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用“祗辱于奴隶人之乎,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为下文揭露“食马者”“不知马”张本。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愚蠢,无知。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第三段对“食马者”的无知狂妄进行辛辣的嘲讽、归纳全文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这篇序是针对董邵南将赴河北藩镇谋职一事写的。在唐代中期,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的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极不赞同董邵南此行,但他又深刻理解董生的苦衷——“愤己之不得志”所以文章开头就指出“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把董生放在“士”之列,高度评价了董往的抱负与才能。接着以“不遇时”紧承上文“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对“必有合”作进一步论证,暗示董生此行未必“有合”,最后韩愈表达了对“感慨悲歌之士”敬意与关切,而深层含义是:既然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应当到长安来,那么董生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去呢? 【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辍耕之垄上( ) 置人所罾鱼腹中( ) 忿恚尉( ) 将军身被坚执锐(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慕义强仁者( ) 二、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行收兵,比至陈(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