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外力作用与地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外力作用与地貌

挪威峡湾 冰川沉积地貌 5、海浪作用与地貌 海岸带在波浪、潮汐、海流的冲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各 种海岸地貌。按其成因划分,海岸地貌可分为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 海浪沉积地貌 【练习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的地质构造A为 ,B为 。 2 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 的 (侵蚀、 沉积)作用下形成。 3 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 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处;若开采 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处。 4 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任意采伐A处 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 ,水旱灾害加剧, 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背斜 向斜 流水 侵蚀 ① ② ② ③ A 增加 滑坡 【练习6】下图是我国两种典型陆地地貌等高线示意图。 1)甲、乙对应的地貌类型分 别是: A.沙丘链、三角洲 B.三角洲、冲积平原 C.沙丘链、冲积扇 D.三角洲、冲积扇 2)关于图中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流水堆积 B.乙——风力沉积 C.甲——风力侵蚀 D.乙——流水堆积 【练习7】下图是“某地区地表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问题。 1)M地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是: A.背斜 B.盆地 C.地垒 D.地堑 2)引起该地区地表形态演变最主要 的外部营力是: A.流水 B.风力 C.冰川 D.波浪 3)阶段Ⅱ中,R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冰斗 B.风蚀蘑菇 C.海蚀崖 D.瀑布陡崖 冲积扇 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 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 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 粒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 分布: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 是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 的滩地,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特点: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 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V”字形河谷展宽。 河漫滩 河漫滩 河口三角洲 河口平原 分布: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特点: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 【高考真题】(08年湖南卷)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 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 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 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高考真题】(08年湖南卷)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 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影响河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 海岸地形、河流水量、流速和泥沙量(植被状况)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地球表面形态 【练习1】某山区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野外调 查,发现某山南北两翼的山麓地带沉积岩质地较疏松,而山顶同类 沉积岩则较硬,但时间上山麓岩石早于山顶;山脚下土壤色泽黄 红,ph值在5左右;在山麓地带沿河谷底底部采集沉积岩样本,发 现从东南向西北,沉积物依次以粉砂、砂、砾石为主。回答: 1)该山的地质构造最有可能的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2)若该小组建议当地政府在山区广泛种植经济林木,其主要树种 可能是下列中的: A、天然橡胶 B、苹果 C、茶树 D、梨树 3)山麓河流的流向是: A、向西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 我国湿润区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温带——灰化土-暗棕壤-棕壤 亚热带——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 热带——砖红壤 我国北方从东北到西北土壤分布: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风化作用: 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 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 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物理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在沙漠地区尤其明显。因为那里气温白天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