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导电高分子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现实的问题是,尽管化学家采取了多种办法企 图按Little模型合成高温超导聚合物,但至今为止尚 未检测出超导性。 近年来,不少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其他超导聚合 物的模型,各有所长,但也有不少缺陷。因此,在 超导聚合物的研究中,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作。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据最近的《科技文摘报》报道: 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一 种有机聚合物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特性,这是人们 首次发现有机聚合物能够成为超导材料。 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利用有机聚合物聚3-已基 噻吩(P3HT)的溶液,制造出结构有规则的P3HT 薄膜,并用场效应晶体管往薄膜中注入电荷。结果 发现,在温度降到 2.35 K(-270.65 ℃)时,薄膜 表现出了超导特性。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尽管这一成果中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很低,但 这已经是相当重要的新进展。它意味着有机聚合物 材料导电性的可调整范围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更宽, 不仅能用作绝缘体、导电体,还有希望在超导领域 一展身手。 * 黑格(Alan J. Heeger,1936~)小传 1936年12月22日生于美国衣阿华州 1957年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土学位 1961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博士学位。 1962年至1982年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1967 年任该校物理系教授。后转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 分校物理系教授并任高分子及有机固体研究所所长 20世纪70年代末,在塑料导电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 发现,开创导电聚合物这一崭新研究领域 1990年创立UNIAX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及总裁 2000年,因在导电聚合物方面的贡献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共获美国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635篇(统计至1999年6月)。据SCI所作的10年统计(1980~1989),在全世界各研究领域所有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排名中(包括所有学科)他名列第64名,是该l0年统计中唯一进入前100名的物理学家。 在聚合物导电材料方面开创性的贡献有: 1973年发表对TTF—TCNQ类具有金属电导的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研究,开创了有机金属导体及有机超导体研究的先河 1976年发表对聚乙炔的掺杂研究,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 1991年提出用可溶性共轭聚合物实现高效聚合物发光器件,为聚合物发光器件的实用开辟了新途径 ?1992年提出 “对离子诱导加工性” 的新概念,从而实现了人们多年来发展兼具高电导及加工性的导电聚合物的梦想,为导电聚合物实用化提出了新方向 1996年首次发表共轭聚合物固态下的光泵浦激光。 座右铭:去冒险吧 * 麦克迪尔米德小传(Alan G. MacDiarmid,1929~) 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文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1927年生于新西兰。 曾就读于新西兰大学、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以及英国剑桥 大学。 1955年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 学任教。 1973年开始研究导电高分子 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1936~)小传 1983年他的研究论文《关于聚乙炔的研究》获得日本高分子学会奖,还著有《功能性材料入门》、《物质工学的前沿领域》等书。 1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 部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于该校资 源化学研究所任助教 1976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1979年回国后到筑波大学任副教授 1982年升为教授。 200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2)导电性对温度的依赖性 含炭黑聚合物的导电性与温度的关系,当它们 处于不同电场强度时,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图5—19 为含炭黑20%、厚100μm的聚乙烯薄膜在低电场强 度时的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而图5—20则为含 炭黑25%的聚丙烯在高电场强度时的电导率—温度 关系。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图5—19 低电场强度时 图5—20 高电场强度时 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 第五章 导电高分子 从图中可见,在低电场强度时,电导率随温度 降低而降低,而在高电场强度时,电导率随温度降 低而增大。这同样是由于其不同的导电机理所引起 的。从前面讨论可知,低电场强度下的导电是由界 面极化导致的离子导电引起的。温度降低使载流子 动能降低,导致电导率降低。反之,高电场强度下 的导电是自由电子的跃迁,相当于金属导电,温度 降低有利于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故电导率增大。 * 第五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