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50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3-50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复习回顾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分解者 肉食性动物 太阳能 能量源头: 能量流动渠道: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流动的特点: 太阳能 食物链(网) 10%~2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形式: 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物 群落 无机 环境 1、物质是指? 2、生态系统是指? 3、在哪两者之间循环? 化学元素 生物圈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5.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6.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 7.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要点 含碳有机物 碳循环模式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动物摄食 遗体、残骸 残枝败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等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碳循环的过程示意图 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 打破了碳循环平衡 为什么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气温升高? 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 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 CO2过多 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防止或减缓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植树造林等 水体中N和P的含量过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过度繁殖,鱼类等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富营养化 生物富集 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且不易排出。 随食物链的延长不断加强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越多) 原因: 特点: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联系 范围 特点 形式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项目 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性、全球性 生物群落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⑦ C A B D 煤、石油等 ⑥ ① ② ③ ④ 大气中的CO2 ⑤ 例、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 2、写出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________⑦ 。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 呼吸作用 摄食 例、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DDT的平均浓度 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 2.8×109 1.3×108 9.1×107 2.9×107 DDT浓度 0.04 0.35 0.39 3.4 1.这四个种群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 2.写出四个种群的能量流动渠道:___________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越高,生物体内的DDT浓度越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甲 乙 甲 丙 丁 营养级 生物富集 Thanks!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再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 * * * * *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