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杰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1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主讲人:孙维杰 一.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属性:顾名思义,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指人们通过交际活动所产生的的心理接触,即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二)、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狂欢场景 4.地理因素(造就不同文化的根) 指一个国家、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 中国:大陆环境 农业文化 以血缘为纽带、主张群体取向的、注重人际关系的中国社会文化。 西方国家:海洋环境 商业性 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崇尚个人主义、提倡平等关系的西方社会文化。 二、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之渊源 中国孔子思想:“仁”和“礼” 西方宗教和哲学: (1)基督徒主张“为个体而牺牲” (2)“即使是单独的一个灵魂,即使它没有一个亲邻,只要它自由的享受到上帝,那它就还是幸福的。” (3)“上帝帮助自助者” (二)中国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及人际关系 宗法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传统结构,维护宗法社会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伦理,所以伦理成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因此,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仅构成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标准,也成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特点:1、服从权威和长辈 夫妻关系:“夫唱妇随”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男主外,女主内” 父子关系:“百善孝为先”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孝,德之本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三)西方社会崇尚的平等格局及人际关系 以契约为基础的“共同协作”的平等关系代替以血缘为基础的“尊卑长幼”的等级关系的原因: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组织的瓦解 *不同体系的各族大混合 西方社会平等的人际关系取向的标志: 1、服从权威被民主政治所代替 2、等级身份制被平等意识所代替 三、人际关系取向相及其类型 可选择型和不可选择型 长期型和短期型 以血缘、业缘和地缘分类 中西方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 情感型人际关系取向 这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关系 交往双方表现出信任、亲和、重情重义的态度 特点:关系持久、牢固,也会产生亲情困境或情感危机 2 . 工具型人际关系 这是人们在交往时为达到某一目的或获取某种利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只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特点:非个人化、非情感化,理智而直率,表现出不牢固、不稳定特征 3 . 混合型人际关系取向 这是一种既有情感性又有工具性的混合式人际模式 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括亲戚、邻居、熟人,或相处较融洽的同学、同行、客户,还可能是交往双方共同认识的第三者。这是最典型、最普遍,最有效的类型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一个人可能同时涉入几个不同的群体中,置身于不同的关系网内;从当事者角度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而编织其独特的关系网,它们以“人情”准则来维持这种关系 人际关系取向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情感型 中国重人情和面子,人际交往讲究“做人情”、“送人情”、“注重礼尚往来”、欠情还情”,提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朋友两肋插刀” 人情,面子和命运是支配中国人生活的三大女神——林语堂 混合型的双重性 美国——工具型 很少顾及人情、面子,公 事公办,不讲情面。 交易时以“公平交易”为准 则,按法则办事,即使亲朋 好友也要人事两清,公务处 理上,不受感情影响以客观 法则为准,对事不对人,公 私分明,即使是亲人之间也是 谢谢观赏!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政治关系 业缘关系 1.文化因素 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以及一系列的角色规范。 中国:人际关系偏向“权势”类型 欧洲一些国家:崇尚“一致性” 2.社会因素 指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群体心理取向。 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而同性之间却可以亲亲热热,甚至是搂搂抱抱。 西方社会:异性之间的接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同性之间的过分接触则被认为是同性恋现象,多数人难以接受。 3.心理因素 指交际个体的性格、态度、能力等因素。 中国人狂欢 西方人狂欢 2、严格的等级身份制 中国人的“亲族系统” 中国人“爱面子”“摆架子” 3、根深蒂固的关系取向 关系取向本质上是群体取向的延伸表现,是群体取向的必然结 果。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