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京说定州十二】邢邑回望古城远去的背景.doc

【振京说定州十二】邢邑回望古城远去的背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振京说定州十二】邢邑回望古城远去的背景

《振京说定州》栏目开通啦!本栏目每周一期,在周三或周四进行发布,由号称“定州活化石”的韩振京老师主笔,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够更好的向大家推广定州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知识。   韩振京, 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8月26日,大学专科文化,副教授级职称,现任《定州市志》、《定州年鉴》主编。为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 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保定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保定市级劳模,定州市文化名人。 韩振京自1970年入伍并参加工作,1980年从事文秘工作,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地方志》、《中州古今》、《燕赵文化》、《河北地方志》、 《三元论坛》、《乡音》《荷花淀》等杂志,《国防战士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等发表文章200余篇。1989年始专业从事方志与文史编纂研究, 主编出版的主要著述有《定州市志》、《定州市志(1990——2008)》、《定州年鉴》(三卷)、《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简史》、《定州市风物志》、 《定县地名志》、《苏东坡与定州》、《定州历史名人图谱》、《定州市第一届修志文集》、《中山文化纵览》、《百孝善为先》、《定州历史编年》、《定州读 本》等十几部上千万字,其中《定州市志》、《定州市教育志》、《定州第第一届修志文集》、《定州风物志》、《定县地名志》分获河北省优秀成果一、二、三等 奖。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二千多年前的著述《韩非子?难二》记载的这样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讲述的是魏文侯统治中山国时 期,李克为中山相,每年要召开例会,让各地官员在会上如实汇报自己辖区一年来的经济情况,以把握全局,调整税赋,做好预算。在汇报过程中,李克都不时地插 话询问或点评勉励几句,唯独在苦陉县令汇报时一言不发。见此情景,手下人会后问道:“相爷为何对苦陉县令汇报所说的不作任何表态呢?”李克说:“这个苦陉 县县令的官位恐怕保不住了,因为他撒谎。我曾经到过苦陉,对那里的情况基本了解,苦陉既没有山林泽湖这些有利条件,也没有其它方面特殊优势,但这个县令报 上来的收入却很多,话说起来让人感觉动听,数字看起来悦目,其实都不合实际情况,我不喜欢听假话,更不接受没有实际用途和来路不当的东西。”第二天,李克 亲自起草公文,免去了弄虚作假的苦陉县令的职务,另任踏实能干的人担当其职。故事里所说的苦陉县,就是现在的定州邢邑。   如今,又经过了几十年的资料积淀,当我把自己所知道的人和事,告诉了有些邢邑村的朋友和乡亲时,大都十分惊诧,甚至有上岁数的人居然还动了情: 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么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是那样的繁华或显赫,却一直又表现的那么从容淡定,步履和缓。当我们亲手拆毁那座古城时, 当我们废弃那些残垣断壁和破砖烂瓦时,根本没有想过它的价值,更没想过在这片充满了生命热度和未来希望的土地上,养育过多少忠贞刚毅,多少文人雅士,多少 贤达匠人……   两汉中山国地图      北魏地图魏昌_      清代《直隶定州志·邢邑图》      清代《直隶定州志·乡约》      旧志记载      旧志记载2      苦陉?是个充满沧桑感的记忆符号   邢邑作为古人类聚落址,其建城史和中山国同步。由于朝代的更替,建置沿革地名称谓多变,辖域面积有大小盈缩之分。有文献记载,最初的先民开发, 始自大禹治水,为了防患水害,疏浚兰河漕道(沙河南支),筑土城,龟突累基,护佑生民。由于地处太行山脉中断隘道而得名,苦者,竭力而为之意。另有说法, 系春秋时期,该地为方国发配徭役拘囿俘民垦植的地方,所以冠名苦陉。不管哪种说法,其共同点就是,苦陉作为一座古老的城镇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清代雍正朝《定州志》记载:邢邑,战国时为苦陉,属中山国。西汉高祖初年设苦陉县。新莽时改名北陉。东汉光武建武二年(公元57年)封杜茂为苦 陉侯。章帝时,改苦陉为汉昌。之后魏文帝改魏昌,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仍旧设置改名隋昌。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名唐昌。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改名陉邑,这也是邢邑的最初得名。宋代之后废置,地区划入无极。明洪武二年(1369年),邢邑重新划归定州至今。   为了印证古人所记史实,寻踪苦陉古城的遗迹,我们中山文化研究院的几位同仁,带着几多思古幽情和猎奇,来到这座风雨沧桑的老城,采风寻访,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居民的大村镇,40多米宽的迎宾道,横跨着耸入云天的电讯传输中继塔,老远的就向来自各方的宾朋招手致意。穿过村内街巷,我 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沉寂的时尚和衰落的璀璨,从行人漫不经心的样了里,嗅到了几分闲散和慵懒气息。第一印象中的我追问自己,如今的邢邑,还有什么能与历史上 的文化建树可媲美?   有位高人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我从突兀隆起的十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