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关于天才的名言。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扩展 迁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冼星海作曲 光未然作词 整体感知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进行赞颂的?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依次是: 从黄河的历史贡献方面赞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从黄河的地理特征方面赞颂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方面赞颂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天气不错哟 老爸,快点拉! 呃 呃 情节: 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 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一、(1~6)序幕。 二、(7~10)开端。 三、(11~23)发展。 四、(24~29)高潮和结局。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认真上课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宣布放学 ——上学路上 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1)贯串故事情节 (2)小弗朗士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过程深化小说主题 2、“最后一课”的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问题探讨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发生变化的原因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示例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当你经历磨难之后回想起来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要正确、乐观地对待挫折,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路 表面: 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 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 《在山的那边》 《行道树》 《纸船》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 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表达的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来看,诗人的写作有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王安石 唐宋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