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灵山左溪客运索道工程地质勘察.docVIP

上饶县灵山左溪客运索道工程地质勘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饶县灵山左溪客运索道工程地质勘察.doc

1 概述 1.1 拟建工程概况 为改善上饶县灵山景区的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上饶县灵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拟在景区内建设一条架空客运索道,全长2926m,上下站高差约867m,由上、下站及14个架位点构成。建成后,将以索代步,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从空中俯瞰佳境的优越条件。受上饶县灵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院承担该景区架空索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2 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勘察阶段:施工图设计勘察阶段。 本次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是:查明站点及架位点基础范围内岩土层的分布、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对站点及架位点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深度、水位变化规律,判定环境水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地基变形计算所需的各项参数;对站点及架位点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1.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始于2012年2月14日,止于2012年3月17日。内业工作于2012年3月20日完成,并提交本报告。 勘察工作先进行地面工程地质调查,后采用钻探与探槽、探井相结合的勘察手段,每个支站均有勘察点控制。为查明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岩土层均进行岩土样测试及标贯测试。钻孔、探槽、探井的深度符合规范要求,岩土样测试及标贯测试数量满足要求。本次勘察土样、水样及岩石样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由本院实验室所承担。投入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钻探 m/孔 119.2/18 2 探井(槽) m3/个 23.1/18 3 工程地质调查点 个 36 4 岩石样 组 6 饱和状态单轴抗压强度 块 36 5 原状样 组 4 常规项目测试 7 水化学分析样 组 1 简分析及侵蚀性CO2测试 1.4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为乙级。严格执行以下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 T50266-99); (6)、《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DBJ10—5—98); (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8)、《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 (9)、《上饶县灵山左溪客运索道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 上饶县灵山风景区横亘于上饶县北部,跨越上饶县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郑坊、华坛山等乡镇,西界横峰县葛源镇,北与德兴市饶二镇接壤。景区内有上饶至德兴、上饶至石人、汪村、望仙、郑坊、华坛山、藩水、湖村、茗洋等乡的公路贯通,交通方便。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地质构造 上饶县灵山风景区位于杨子地块江南岛弧南缘怀玉山褶皱带南侧,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自晚元古代以来,历经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等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北东向构造为区内主体构造,主要褶皱轴向、岩体的长轴延伸方向,主干断裂及断裂带、成矿带等,均呈50~65度方向展布, 根据近年江西省地方区域资料,结合本次勘察调查表明,场地内未见大型活动性地质构造形迹。 2.2.2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据本次工程地质调查、挖探、钻探等手段揭露,拟建建筑场地区域地层岩土分布按其特征,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7个亚层,其工程地质特征详述如下: 第(1-1)层:耕土(Q4pd),层厚0.0~0.50米,层顶埋深0.00米,层底标高327.14~395.57米,采芯率100.00%。灰色,软塑状,潮湿,土质不均,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少量有机质及植物根须腐殖质,稍有异味。低韧性,干强度低。 第(1-2)层:粉质粘土(Q4dl+el),层厚0.40~2.60米,层顶埋深0.00~0.50米,层底标高167.48~1041.56米,采芯率92.00~100.00%。浅黄色、褐黄色,稍密,干燥-稍湿,可塑-硬塑,主要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局部含少量碎石,干强度高,中等韧性,中等压缩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小刀切口处略粗糙。 第(2-1)层:强风化千枚岩(),层厚0.0~1.30米,层顶埋深0.00~3.10米,层底标高166.28~393.27米,采芯率86.00~93.00%。浅褐黄色,浅青灰色,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