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必先苦其心志。 译:使他的内心痛苦。 1.劳其筋骨。译: 2.饿其体肤。译: 3.空乏其身。译: 4.行拂乱其所为。译: 5.动心忍性。译: 2、一词多义: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曾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衡于虑。 拂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发于声 以天下之所顺 所以动心忍性 1、第1段列举了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列举了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难; 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事实基础。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出了艰苦磨砺有何益处? 一是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二是增长了才干。 3、对比第3段的两句话,分析 本节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第一句:正面论证 举一个人的例子,通过个人的思想斗争,激发起进取的意志,从而“动心忍性”。 第二句:反面论证 由个人推广到一个国家,从内外两个方面全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从而说明了: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砺。 4、由2-3节可以看出,孟子认为造就人才,要重视哪两个方面? 一、重视客观艰苦环境的磨练; (第二段) 二、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第三段) 小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一步一步是如何论证 论点的? 3、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2、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当你身处顺境时该怎么做?身处逆境时又该怎么做? 身处顺境时:要有危机意识,要 居安思危。 身处逆境时:要正视挫折,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 * 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目标 1、词语的特殊用法(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动、忍” 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特殊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使他的筋骨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国防 国家 违背 同“弼”,辅弼 3.通假字。 4.虚词。 于 以 :从 :给 :在 :在 凭借 用来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然后 说明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从正面论证个人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从反面论证国家无忧患易灭亡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首先 接着 最后 (中心论点)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