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文地理》第一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配套课件剖析.ppt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人文地理》第一章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配套课件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2)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考虑的 基础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估算的 角度 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供养人口数量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意 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 【迁移应用】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政策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为13.7亿,而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虽然我国人口还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但是已经远远超过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这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产生了许多环境、资源问题。因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典例2】(2013·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回答(1)、(2)题。 (1)(环境人口容量)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题探究】 (1)我国农作物熟制自南向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提示:我国农作物熟制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原因是自南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热量减少。 (2)如何判断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 提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关键因素,类似于“木桶效应”理论中的“短板”,也就是最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答案试做】(1) D ,(2) C 。 【解析】第(1)题,结合理论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人口容量与b(熟制)呈正相关,纬度越低熟制越高,四地中④地纬度最低,故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2)题,四个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总量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总量,即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加固训练】(2013·黄冈模拟)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 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 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故选B项。第(2)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人口容量。 【备选要点】 1.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化阶段及原因分析: (1)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人口负增长阶段(1958~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影响。 (3)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2~1970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补偿性生育。 (4)人口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5)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1~1990年):受人口滞后效应影响,生育高峰期婚后带来新的生育高峰,人口增长快;生育低谷期婚后形成生育低谷,人口增长慢。 (6)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形成“三低”模式,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依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