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美食—鸡蛋不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源美食—鸡蛋不翻.doc

天津农学院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王屋山下的美食——鸡蛋不翻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 任课教师:王瑞 学生姓名:苗瑞娟 1005014108 成绩评定: 2012年12月 摘 要 鸡蛋不翻是河南省济源市的特色美食,鸡蛋不翻儿因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历史悠久、制作考究,风味独特,再加上浓郁的地方风情,独特的地方文化,鸡蛋不翻儿已深受大众喜爱。 此风味小吃外型美观,色泽鲜亮,洁白如玉,灿黄如金,为美食之佳品。用大米、小米、豇米打成浆,然后发酵,加入各种特制调料,均匀搅拌成糊状,盛适量的浆汤放入特制的“不翻”鏊中烙烤,不需要“煎翻”,焖制一分半分钟即可。如果将鸡蛋搅拌均匀倒在鏊的“不翻”上面,盖上盖,再焖半分钟,这样香喷喷的“鸡蛋不翻”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洛阳和济源都有不翻儿,却是不一样的。洛阳的不翻儿类似于山东的煎饼,它对炊具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平底锅即可。把锅烧热了,抹上油,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上一倒,“滋啦”一声,不用翻就熟了,是薄如牛皮纸的薄饼,可以空口吃,也可以做不翻汤,其法:两张不翻儿叠着放在碗里,浇上一勺滚。烫的骨头汤,放些事先煮好的黄花菜、海带丝、木耳、粉条之类,倒上醋,洒上胡椒粉,不翻儿汤就做好了。此汤酸辣可口,余味悠长,曾是洛阳本地人吃夜宵的首选。但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只有在老城的小吃夜市上偶尔可以见到。济源的不翻儿,用到一种特制的炊具即“不翻儿鏊”。 将鏊烧热,抹油,倒进去一勺放了盐、花椒粉等调料的杂面糊糊——常见的有大米面、小米面、玉米面、黄豆面以及杂合面等——熟后用锅铲挖出,是一顶顶精致的回族小帽。“不翻儿鏊”的形状决定了它多面受热,都有焦黄的外层。“帽沿”较厚,外焦里嫩;“帽顶”则是一层焦黄的薄皮,济源话叫“黄嘎巴”的,也就是锅巴,酥脆无比,有异香。两个不翻儿,加上一碗糊辣汤或杂面条儿,就是一顿很舒服的早点。不翻儿很可口,不需要菜。鸡蛋不翻是在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时,由山西难民将制作方法带入河南济源境内,后来经过多年传承,成为本地的特色小吃鸡蛋不翻因在制作过程中不需反煎而得名鸡蛋不翻儿是黄河小浪底附近的一种小吃。要说不翻儿,得先说说小浪底。小浪底在洛阳以北、济源以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入口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未修建前,此处有八里胡同,是黄河中游最狭窄也是最危险的一段,两岸高山对峙,风高浪急,在其中行船打鱼十分危险,屡有翻船事故发生,遇难者常常连尸首也找不到。因此,当地民间有许多忌讳和风俗,比如父子兄弟不同船,防止出事后一个家庭全部覆灭;比如吃鱼时,不能吃完一面翻过来吃另一面,而要把鱼头和脊骨一起拿过去,再吃下面的肉;还有不准把水瓢扣着放,忌酒后上船,忌说翻、煤等词等。不翻儿,就是旧时船家的干粮。所谓不翻,即制作过程中不用翻即熟。制作过程和名称,也都是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太太平平,不要翻船出事。这种东西,现在只是当地的一种风味小吃,但在旧时,它曾浸着多少血泪和企盼! 特制的炊具即“不翻儿鏊”“不翻儿鏊”济源的不翻儿,要用到一种特制的炊具即“不翻儿鏊”。“不翻儿鏊”的形状有点像倒放的“凹”字,下面有三条腿,一般用生铁铸成,宜厚不宜薄,过薄则传热太快而不持久,做不翻儿易糊、易夹生。同样道理,也不宜用铝制品。虽然不用翻,但“不翻儿鏊”的形状决定了它多面受热“不翻儿鏊”传说王屋山一带在古时劳动人民去田间干活,妇幼去地里送饭,一天一户人家的男劳力在地里欲喝送来的由“瓦罐”古时的容器,如鸡蛋形式,底部不平,是向上凸的陶制品)盛放的汤时,不小心将其打碎,遂生气的又去田里干上活了,将近中午时分,此人惊奇的发现,瓦罐底部经过太阳暴晒上面罩了一层薄薄的类似于馍馍的东西,尝了一口,味道鲜美,遂后此人受此启发,模仿“瓦罐”便发明了“不翻”。此小吃历史悠久,制作考究,形状奇特,风味迥异,色泽鲜亮,洁白如玉,灿黄如金,深受地方民众之青睐。 20110426201020712 2.河南美食商务网/product/detail886624.html 3. 河南旅游网 玩在河南河南旅游美食网鸡蛋不翻儿/chi/200901/23-29227.shtml 4.新浪旅游网/96/2009/0629/1516.html.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