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nwicw重庆师范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xnwicw重庆师范大学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重庆师范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_ 用 专 业:_ 程 类 别:理 论 课 定 时 间: 2005年4月 教 务 处 制 本课程讲述中国从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到封建社会结束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历史发展线索为纲,以具体的政治制度为目,详细地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解释中国古代的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官吏选拔制度;中国古代律令等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国古代军事管理体制;人治社会中统治政治的基本特征;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的确立方式及演变;宗室和后宫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形式;等等。从而揭示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各种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扩在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八、教学目的: 1、了解并熟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基本特征。 2、分析和掌握各项具体政治制度出现的时代因素、演变的历史过程、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和作用影响。 3、结合历史史实,认识各项政治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偶然性,从而解读不同政治制度的时代功能。 九、教学方法: 1、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讲解每个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 2、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既勾勒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出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3、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各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十、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三课时)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三课时) 第一节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 第二节 法家帝国——秦 王霸之道——两汉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三课时)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 央机构的权力制衡与职能分工的初现 地方官制与行政区划的演变 军队私人化的走向 阀政治的政治文化与门阀政治的末路 第四章 考试帝国——隋唐(五课时) 隋朝的创制 三省门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科举制度 唐代的官吏作用考核制度 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 府兵制及其畸变 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 隋唐的司法制度 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 第五章 军阀政体——五代十国(一课时) 武化结构与秩序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体系 缺之道德维系导致的制度性动荡 第六章 精致繁复的网状王国——两宋(三课时) 繁复的中央行政机构 宋代的地方官制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 宋代官员的人事制度 宋朝的兵制 第七章 草原帝国——金、元(三课时) 草原帝国(上)——金朝 金朝的政府特色 猛安谋克制度 草原帝国(下)——元朝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 元朝的中央行政体系以及决策机制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统 投下分封建度 社会等级与政治文化 元朝的兵制 第八章 绝对王权——明、清(1860年之前)(三课时) 绝对王权(上)——明朝 政治中枢的变迁 明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明代的地方行政体系 明代的学校与科举制度 明朝的兵制 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 明朝的监察制度 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 绝对王权(下)——清朝(1840年之前)(三课时) 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 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清代的内务府和太监机构 清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的八旗绿营兵制 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运作 第九章 转型的阵痛——晚清(三课时) 清朝政治格局的转换 勇营制度和新式海军 第三节 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第四节 戊戌维新变革的制度意义 参考书目 资料部分: 二十五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杜佑:《通典》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赵翼:《廿二史札记》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黄本骥:《历代职官表》 专著部分: 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卷.北京:中

文档评论(0)

ikangym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