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料作物病虫害防治
一、大豆霜霉病 广泛分布世界各大豆产区。1921年首先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以东北和华北发生较普遍,大豆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发病较重。但多数为害性不大,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减产达30%~50%。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被害。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可系统发病。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是辽宁省大豆生产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产量、品质严重损失,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减产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 三、大豆胞囊线虫病 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 大豆蚜虫 俗称“蜜虫”或“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 一、分布与危害 在国内的各个大豆产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生的次数繁多。是大豆生育前期的重要害虫,以成虫或若虫聚集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端嫩叶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造成茎叶卷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分枝和结荚显著减少。 二、形态识别 有翅孤雌蚜 体长0.96~1.52mm,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头黑色,复眼红色。触角6节约与体等长,灰黑色。第三节有6~7个感觉孔,排成一列。腹管圆筒形,黑色,基部比端部粗2倍,上边有瓦状纹。尾片黑色,圆锥形,中部稍缢缩,有2~4对毛片。 无翅孤雌蚜 体长0.95~1.29mm,长椭圆形,黄色或绿色。触角比体短,第三节上无感觉孔。腹管黑色,圆筒形,基部稍宽,有瓦状纹。尾片圆锥形,中部稍缢缩,有3~4对毛片。 二、发生规律 大豆蚜虫在吉林省大约发生18代左右,以卵在鼠李(老鸹眼)下部枝条芽腋或缝隙中越冬。 中/4 下/5 卵 → 干母(无翅胎生蚜)(1-2代) → 有翅胎生蚜 (危害鼠李) ↑ 末/5~上/6 ↓ 迁飞 无翅性雌蚜 × ← 有翅性母蚜 ← 有翅或无翅胎蚜(15代) 有翅型雄蚜 (迁回鼠李) 末/8 (豆田危害) 6月末-7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7月末开始,气候和营养条件等逐渐对大豆蚜不利。豆株上出现淡黄体小的蚜虫,为蚜量消退标志。8月末至9月初为大豆蚜繁殖后期,产生有翅性母蚜飞回越冬寄主鼠李上,并胎生无翅型产卵性雌蚜,另一分部在大豆上胎生有翅雄蚜,飞回越冬寄主,雌性蚜与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习性:大豆蚜具有强烈的趋嫩性,尤其在盛发期绝大多数蚜虫群集在植株的顶叶,生长点和分枝的幼嫩茎叶上为害 三、防治方法 1.前期防治 可采用药剂拌种,2%杀螟松粉按种子量0.1~0.3%拌种。早春可向越冬寄主喷触杀和内吸药剂,以消灭越冬寄主卵和干母。 2.播种期防治 3%呋喃丹颗粒剂2.5~5kg/667m2或涕灭威0.6~0. 75 kg随同播种沟施防效90%。 3.生长期防治 在大豆蚜在田间点片发生阶段,用1.5%乐果1.5~2kg,40%乐果EC800~1000倍液;40%氧化乐果EC1500~2000倍液;50%抗蚜威WP250~500g/公顷;50%乙酰甲胺磷EC30~40ml/667m2;10%吡虫啉WP2000~4000倍液。 大豆食心虫 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昆虫,又名“小红虫”“豆荚虫”。 一、分布与危害 国外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国内东北三省、河北、山东等地为害较重。在吉林省各地豆田均有发生,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左右,重的可达30~40%甚至更高。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为害,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及苦参。它以幼虫蛀入荚内食害豆粒。初龄幼虫造成针眼形被害状,3龄后则沿豆粒边缘取食,受害轻的咬成一条沟,重则出现凹凸不平的缺刻,故群众称之为“虫口豆”,“兔嘴”,不仅影响产量,还严重影响质量,降低商品等级,影响外贸出口。 二、形态识别 成虫 是暗褐色的小蛾子,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略呈长方形,前翅前缘有10余条向外走向的紫黑色的短斜纹,翅面略有光泽,在外缘臀角上方有一个银灰色椭圆形大斑,斑内有3个黑色小斑在大斑内排成纵列。后翅前缘银灰色,其余部分暗褐色。 三、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在全国各地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6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综物理试题(图片版).doc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
-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doc
-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
- 河北省迁安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
- 河北省迁西一中201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物理.doc
- 河北省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来源:学优高考网350720].doc
-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
-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3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矿产概况.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