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元时期高三复习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元时期高三复习详解

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北宋建立之初,宰相经常与皇帝在朝堂上坐而论道。有古籍记载:宋太祖一次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这主要说明 A、宋太祖有意加强皇权 B、宋太祖不注重礼仪 C、宋太祖不信任范质 D、宋太祖轻视文官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在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的盘剥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的权力 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 宋人诗云:“东家 打麦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材料一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将朱熹的牌位供奉于孔庙,让他同孔子同享后人的祭祀。这主要是由于朱熹 A、奠定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提出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理学和心学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辽夏金对立,元朝再度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政治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和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时代特征 907-1368 时间 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 思想:程朱理学 三、宋元文化 长沙岳麓山“三教合一” 山脚 岳麓书院 山腰 麓山寺 山顶 云麓宫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 学”。 含 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认为 “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体现在自然上就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则。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其核心是: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程朱理学产生原因 ⑴必要性:     ⑵可能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