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讯时,李贽表现的非常坚决,大义凛然。后来在监狱里,他夺刀自刎而死。死后,葬在北京东郊通县。现在通县还有李贽的坟和碑。 李贽为了表明自己与凡俗的格格不入就剃光了自己的头发;把孔子的像摆到寺庙里去;一夜就写成了一本书。李贽不同凡俗的行为和个性是许多时代的叛逆者们的共同特点。 李贽的文学理论,是从属于他整个的社会思想的。要弄清楚他的“童心说”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整个社会思想。而李贽整个社会思想的核心就是反对封建理学对人类个性的束缚,而主张个性解放。宋明理学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而李贽却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作为人,他的本性就是有欲望的,有个人利益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人必有私”、“趋利避害,人人同心”,“虽大圣人不能无势力之心”,“谓圣人不欲富贵未有也”。在四五百年前,面对着束缚、毁灭人类个性的封建专制思想,这个“自我”,这个“个人主义”的提出,有强烈的反封建性质。 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类的正当要求。“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李贽提倡“至人之治”,他认为最好的治理国家的办法,是满足人们的个性需要,此所谓“顺其性,不拂其能”。在这种政治下,天下人是“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要使人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另外,陆游在一首《感兴》诗中,通过总结古代大文学家的创作经验,表述了这个道理。他在诗中说,司马迁和李白之所以写出不朽作品,是因为“抱以五车书,劳以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这都是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陆游除了“诗外工夫说”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理论。就象白居易一样,除了讽喻诗,白居易还写了大量闲适诗,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那种闲情逸致、乐天知足的思想。陆游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作,但并不是说他所作的都是爱国诗,他也象白居易一样,写了许多闲适诗。但现实主义诗作是创作的主流,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词这种艺术样式发源于民间曲子词,晚唐开始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较普遍的出现于文坛。到了五代,词逐渐为一些封建文人和达官贵人所掌握,故在所描写的题材上多限于“绮罗香泽”的上流社会生活,在内容上也以描写艳情为主,因此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缠绵委婉的调子。 五代以来的词在形式上也有严格的讲究。那时诗是作出来给人读的,而词却是让人唱的,所以必须严格地合乐合谱。北宋前期的词完全承袭晚唐五代的“婉约”之风。到了北宋的中后期,一些人出来创造了许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新的词,打破了原来词的框框。比如柳永的词大量描写了市民生活。 苏轼的词更标志着词风的巨变。他首先在形式上打破了过去对词的格律的严格限制,“以诗为词”,另外在词的情调上,他也冲出过去所谓“婉约”的藩篱,用词来抒发自己超迈豪横的情感。北宋末,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等人都用词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抵御外侮的决心,词的内容与风格较以前就更加不同。 北宋词的这一变革,应该说是适应了时代对于词的要求的。但因为传统势力较强,当时关于这场变革,曾发生过一次较大的争论。一些词人站在保守的立场上,维护过去词的特定的内容和风格,反对改革,史称“婉约派”。另一些人,支持苏轼等人对于词的变革,史称“豪放派”。 这一派对于词没有正面系统的理论,只是对苏轼等人的改革进行肯定。他们不论从词的内容上还是形式、风格上,都热情肯定了苏轼等人对过去词风的突破。 这一派的词论是维护晚唐五代的词的内容和风格,维护词的严格的韵律,对苏轼等人对词的改革持否定态度。当时持这种见解的人很多,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清照。她有一篇文章叫《论词》,系统地阐述了婉约派的论词见解。其中的中心论点是坚持“词别是一家”。她认为,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题材,必须保持它与别的艺术题材在表现内容、风格、形式上的区别。 李清照认为:第一、词在内容上应该是典重的,风格上应该是高雅的。她反对柳永把词写得“词语尘下”。第二、在形式上,李清照也主张词必须能协乐歌唱,所以就应该有严格的韵律限制。她不满意苏轼作词不遵守固定韵律。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见解,总的来看是保守的。但是她的见解也包含有合理的因素。因为她要求一种艺术题材必须保持自己独特的形式特色,从这一点上来说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基于元朝灭亡的教训,实行对农民的“让步政策”。明初经济逐渐出现了繁荣局面。但明初一百多年,诗文没有什么成就。这种情况是朱元璋的文化政策造成的。明初统治者对文人控制非常严。 另外,明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对于稍微有些不服使唤的文人进行残酷镇压,法令中有一条“士人不为君用者,罪该抄杀”。明初有一位诗人高启,诗写得不错,在当时有名气。朱元璋派人请他出来作官。高启比较清高,不愿出来作官,惹恼了朱元璋,被腰斩。 朱元璋举行活动,各省都要写贺表。其中有一张贺表吹捧朱元璋是“作则垂宪”,意思是说朱元璋为万世作出榜样,立下大法。但因为“则”与“贼”谐音,朱元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47010-2017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高清版).pdf VIP
- 车辆风险预警方法、路侧控制单元及风险预警控制系统.pdf VIP
- 2025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docx VIP
-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ppt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灯具安装技术交底1.docx VIP
- 乙烯三机:发展与未来.pptx VIP
- NB/T 47008-2017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pdf VIP
- 密钥管理与密钥分配现代密码学.ppt VIP
-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遨游3D世界,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创意作品》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