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与“画工”说。李贽认为戏曲创作有两种境界,即“化工”与“画工”: 《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熟知天地之无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之欤!要知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按李贽的看法: “化工”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即天工。它的特点是:虽是人作,宛若造化。正是因为它宛若造化,故虽有人工,人工之“工”不见了。 “画工”是次一等的艺术境界。它也是一种美。它虽然“穷巧极工”,但未达到“夺天地之化工”的地步。 体现化工艺术境界的代表作是《西厢记》、《拜月记》,而当时名气很大,为理学家们吹捧不已的《琵琶记》,李贽认为只达到“画工”的境界。 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实是两种不同的美: 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 前一种美最可贵的在于“真”。它完全是“童心”的产物; 后一种美虽不能说不真,但真没有达到最高层次,它主要是“善”,不能说是完全的“童心”的产物。 二、公安派和竟陵派 在李贽的直接影响下,明代后期文坛上,出现了很有影响的反复古主义的一派,其领袖为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叫公安派。这一派的宗旨就是激烈地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 明代文艺新思潮在诗文方面的最突出代表是公安三袁。三袁是湖北公安县人,习惯称公安派。袁氏三兄弟是兄长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其次是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最小的是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他们中以袁宏道成就和影响最大。三袁都是李贽的学生。 袁宏道 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著名游记散文有《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重视通俗小说 时运使然 见从己出,不曾依傍半个古人,所以他顶天立地 周晖《金陵琐事》卷一《五大部文章》载,李贽常云:“宇宙内有五大部文章:汉有司马子长《史记》,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苏子瞻集》,元有施耐庵《水浒传》,明有《李献吉集》。” 首先,公安派在文学发展观上是与复古派相对而言的:文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每个时代都有好文章。袁宏道认为“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然也”。袁宏道还说:“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没,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他们提出:“古不可优,后不可劣”,“古何必高,今何必卑”。 公安派正面的创作主张就是袁宏道所说的八个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真实的个性,真实的感情。他认为作家应该抒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拘守任何僵死的格套。我们可以看出公安派这个实质上很明显是对李贽童心说的发挥。 他们文章认为应该“信心而出,信口而谈”,完全听凭自己感情的自然流露,就好像“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痛号,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这种理论在当时,不但对复古派是个冲击,而且对当时统治阶级的理学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反抗作用。 袁宏道以“性灵”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 : 第一,真。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仿作。 第二,变。强调“变”是公安派批评复古摹拟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认为只有某一个时代的文学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的创造,否则就没有文学的历史发展了。 第三,趣。公安派提倡的“趣”是一种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它明显带有时代的色彩。袁宏道的《叙陈正甫会心集》: 世人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桎,有心如棘,毛孔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第四,“奇”。指符合人之真性情,不模仿前人而极其自然者为奇。 公安之后的竟陵派锺惺、谭元春,两人均为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一起选编《古诗归》十五卷,《唐诗归》三十六卷,合为《诗归》五十一卷。其宗旨是在继承公安性灵的基础上,又特意提出“幽深孤峭”的风格以矫正公安的俚俗,一时以“钟谭体”相号召,人谓“竟陵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