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第2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 经典物理的困难 1900年12月14日,在柏林德国物理学的一次会议上报告了他的成果,这一天被定为量子论的生日。 7、后话 经典物理概念在人们心中有着十分深刻的烙印 普朗克一直为量子化假设感到遗 憾: 提出这一假设是一个绝望的行动。 要不惜任何代价找到一个(符合经典概念的)理论解释 他提出量子概念用了6年,试图找到经典解释奋斗了10年。 人们从普朗克假设的成功得到了启发,也从他十年 努力的失败中受到了教益,从反面认识到量子化假设是一个经典理论无法取代的崭新学说。 正因为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与经典物理的概念是如此不同,因此五年之内无人问津! 1905年,爱因斯坦对它作了发展。提出光量子假说,用 E=h?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那么,为什么看不出经典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呢? 因为一般情况下,能量间隔相对于能量本身实在太小了,任何仪器无法分辨出来,就像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布的不连续性而无法看到一块玻璃的不连续性! 光电效应难题的解决又是与普朗克常数 h 相联系的,它又一次出现在经典概念发生困难的地方。 这不是偶然的:在经典概念发生困难的“微观领域”,常数 h 一定会发挥重大作用。 量子假说提出后虽然受到包括Planck本人的“非难”,但年轻的Einstein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离经叛道”的胆略和勇气,接受、捍卫并发展了量子假说,取得了成功,成为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一、光谱知识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与否)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谱仪:能将混合光按不同波长成分展成光谱的仪器。 棱镜光谱仪示意图 2、光谱的简单分类 按波长分:红外光谱、可见光谱、紫外光谱等 按产生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等; 按形状分: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等 发射光谱(物质直接发光得到,如气体的光谱)、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光经样品后得到,如固体液体光谱) 1、Balmer公式 到1885年,已观察到氢的14条光谱线(可见光区) 1885年,Balmer提出一个经验公式: 其中, 纯经验公式;这组谱线叫Balmer线系 2、Rydberg方程 1889年,瑞典人J.R.Rydberg提出一个更普遍的公式: Rydberg常数: 氢的所有光谱线适用, 不同的m构成不同的光谱系;同一m,不同的n构成同一谱系的不同谱线 3、巴尔末线系(可见光区) 波长遵守巴耳末公式的一系列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 波长间隔沿短波方向递减 谱线系的系限:谱线系中最短的波长 4、其它线系 5、光谱项,并合原则 小结:所有原子的光谱都满足以下三条,只是光谱项不同 所有原子的光谱都是分立的线状,有确定的波长及频率 原子的光谱线构成一个个谱系,其波长可用一个公式表示; 每条谱线的波数可表为二光谱项之差, (H的谱项为RH/n2,n为整数) N.Bohr:行星模型的鉴赏家 1911年秋,26岁的Niels Bohr 获得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后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了解到Rutherford模型。 当时甚至没有人谈论R.M.,只有N.Bohr相信R.M.。 1912年春,Bohr离开J.J.Thomson转到曼彻斯特大学成为Rutherford的学生,开始了一对师生终身的友谊 。 从此,Bohr开始投入量子革命中,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和旗手。 二、Bohr模型 1、频率条件 Bohr的第一条假说:频率条件 2、定态假说 小结 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一系列分立的轨道上绕核运动: 氢原子的轨道和能级 氢原子的轨道和能级 玻尔理论的最主要成功之处是: 二、非量子化轨道与连续谱 系限外的连续光谱:对应于非量子化轨道向量子化轨道的跃迁; 非量子化轨道: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动能(0)的自由电子,其动能Ek可以取任意正的值; 当自由电子被原子核俘获而跃迁到某一轨道时产生的光子的能量为: 理论:R=1107m-1; 实验: RH=1.0967758×107m-1 差别: 5×10-2 %; 而当时,光谱精度为 1×10-2 % Bohr解释: 原子核质量不是无穷大, 电子和核应绕质心运动 R∞=1107m-1是M→∞时R的值,则 RH=1.0967758×107m-1与实验完全相符。 氘的发现 1932年, Urey在经蒸发将重氢浓缩, 在其光谱中发现, Lyman系头4条为双线, Ha线也为双线, 波长差为1.79? 解释: H、D的光谱 四、玻尔理论应用于类氢离子 类氢离子光谱 毕克林系与巴尔末系比较图 五、里德伯原子 里德伯原子:原子的一个外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