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0~4h 4 ~96h 96以后 屏障、补体、吞噬细胞、细胞因子,菌少则愈 炎症加强、发热、急性期反应、B1、 ??T、NKT M?、DC激活(提呈抗原、表达协同刺激分子)、迁入外周免疫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 出生时具有 在免疫的早期起作用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作用 不产生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 参与细胞:粘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γδT细胞、B-1B细胞 后天获得 感染后4-5天后才生成效应细胞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参与细胞:αβT细胞、B-2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抗肿瘤 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参与免疫病理:肿瘤、移植排斥、炎性疾病 天然免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提供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诱导细胞因子表达: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如巨噬细胞、补体等 天然免疫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强度 * 抗原被补体活化片段C3d包被 ?同时与BCR和CD21(CR2) 结合 ? B细胞对抗原产生应答的阈值? ?B细胞对TD-Ag应答强度? * 危险因素 ?激活APC,促进表达B7 ?B7/CD28提供共刺激信号 ?T细胞活化的阈值? 天然免疫影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天然免疫细胞表面PRR ?识别不同PAMP而被激活 ?表达不同细胞因子谱 ?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亚群 ? 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 第三节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抗肿瘤 参与维持机体自稳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参与免疫病理:肿瘤、移植排斥、炎性疾病 小结与思考题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其组成? 简述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 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天然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 特别是CD1递呈的脂类抗原 * APC表面PR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识别PAMP?介导APC吞噬、摄取病原体(抗原递呈) APC表面TLR识别PAMP?启动胞内信号转导?上调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的表达 TLR?启动胞内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因子(如IL-12、趋化因子等)表达 固 有 免 疫 授课教师:杨敬宁 innate immunity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掌握 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特点和组分; 固有免 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熟悉 固有免疫应答的识别机制。 了解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 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异物 机体 刺激 产生 清除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固有免疫的概述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而具有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其作用迅速、广泛而无特异性,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出生时具有,遗传决定 *作用出现早 *非特异作用,作用范围广 *无免疫记忆性 意义 构成抗感染第一道防线, 并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 (一)、屏障结构 1、皮肤粘膜屏障 2、内部屏障 物理屏障作用 化学屏障作用 生物学屏障作用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机械阻挡作用 分泌物的化学杀抑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竞争抑制作用 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血-胸腺屏障 保护胸腺免受干扰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血流 脑脊液 神经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营养物质 脑毛细血管 绒毛膜滋养层 子宫内膜 营养物质 胎儿血 母体血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 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所构成。 血-胸腺屏障 由下列结构组成: 1.连续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间完整的紧密连接;2.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3.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 4.上皮基膜;5.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 作用: 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参与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遗体表面防腐操作擦拭涂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遗体防腐整容操作废液收集方法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unit1Financialsystem金融英语第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pptx VIP
- 2024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1] .pdf VIP
- 教学课件 管理学基础(刘璇 张永良).ppt
- 教学楼、教学楼水电施工组织计划.docx VIP
- 41水平五 篮球单元18课时计划-《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说课稿.docx VIP
- 遗体防腐操作废液排放的监测及控制现代遗体防腐技术.pptx VIP
- 我的梦中国梦——共筑中国梦PPT课件.pptx VIP
- 中国天眼完整版本.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