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报告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实践报告_0

艺术实践报告 艺术实践报告 2012年2月15日服工112班全体学生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对沈寿艺术馆,南通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纺织博物馆进行了简单而又细致的参观,我深深感受到南通市能人辈出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更能感受到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接下来就着重介绍沈寿艺术馆。 在文化宫旁,濠河北岸有一条林荫小道,柳荫深处,有座面向濠河的青砖小瓦、红漆门窗的两层楼建筑,这里就是沈寿艺术馆。早在1914年此处为张謇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刺绣艺术学校女工传习所(女工,又称“女红”、“女功”,旧指妇女从事的缝纫、刺绣等技艺)。现在面对濠河的八角形大门上,镌有“绣园”二字。进门后走进小院,竹丛、盆景,显得十分幽静。门厅内两盆素洁的兰花,映衬着洁白如玉的沈寿半塑像,面庞清秀,庄严文静,给人以亲切之感,在胸襟上还塑有一枚奖章,象征她往日的业绩与辉煌。看到沈寿塑像就想到她平淡而又辉煌的一生,这个天资聪颖,又爱专研的古董商之女对刺绣有着天生的热爱,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 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结婚之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 沈寿艺术馆收藏了一批刺绣艺术精品,主要有:明清时代的民间刺绣,沈寿及其嫡传弟子的珍贵刺绣作品。品种繁多:有平绣、盘片绣、双面绣、打籽绣、彩锦绣、乱针绣。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飞禽走兽。当我看到看到她绣的 《八仙上寿图》、《耶稣像》、 《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陈列室中还陈列了不少古今名画的绣品,如韩熙载的《夜宴图》、张萱的《宴乐图》及《荷香鸭肥》、《蛤蜊图》,古朴典雅,生机盎然,几可乱真。其中有一幅沈粹缜女士(当年女工传习的教师,沈寿之侄女,邹家华之母)绣的张謇手迹,堪称传世精品。” 在沈寿艺术馆里,有沈寿亲自设计绣制的两件真品真迹!一件题为《马头》, 1918年绣制。她把一根根细细的丝线再劈成八丝、九丝,甚至十二丝来刺绣顺风飘拂的马鬃,使人一眼看去是那么空灵、飘逸;那马眼则用擞和针法,掺杂深浅不一的黑白丝线,由外眶往内圈逐渐收拢,从而使瞳孔显得更加炯炯有神。另一幅为《蛤蜊图》:粗细不等的黑色丝线,在玉白的绸缎上勾勒出蛤蜊的外壳及一道道贝纹,活像一幅铅笔素描,简洁、明快而富有立体感,为沈寿于1916年设计绣制。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