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造强国:中国靠什么托起?.doc
                    制造强国:中国靠什么托起?
 
    “从2015年至2025年,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从2025年至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透过《中国制造2025》所打开的时间窗口,人们不仅强烈感触到了本土制造业的精彩脉动,也鲜明捕捉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宏大愿景。10年时间如白驹过隙,30年光阴似弹指挥间,接下来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转型与升级中克己之短,更应在抢占战略制高点上扬己之长,唯如此,一个强大的制造大国才能临风而立,一个巍峨的制造强国方可修炼而成。 
 
   
  大而不强的尴尬 
   
   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有7个大类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论产值,去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8万亿美元,囊括了全球制造业1/5的比例;论出口,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相应地,中国也在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的位置呆了5年而无人能越……,浏览以上鲜红的成绩单,中国制造业总能让人产生按捺不住的自豪与兴奋,但回归理性的思考却又在提醒我们:情势没这么简单和乐观。 
   做成一个终端价格为10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国企业只能拿到1美元;国际市场上一部售价数百美元的苹果手机,中国厂家也只有几美元的进账;上万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诸如此类的商业信息尽管让我们的耳朵生茧,但的确照进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的真实图景:中国扮演原材料采购与加工、零部件制造的角色,跨国公司控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以及产成品的销售和技术研发。结果当然非常残酷:利润几乎全部流进跨国公司的腰包,中国企业得到了只是相当于零头的人工费用。更加重要的是,由于采取贴牌(OEM)方式,标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都是以跨国公司的产品品名销售,因此,尽管我国具有34.3万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而且雄踞全球第一,但在“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中,属于中国的品牌只有29个,入选“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的中国本土品牌也仅有可怜的12个。 
   技术的羸弱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大心结。资料显示,目前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与此同时,尽管2014年我国GDP高达10万亿美元,但来自有竞争力的高科技行业的产值不到1/6,而且其中绝大部分又是由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所创造。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和日本的4%、德国的5. 5%。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可与GE、西门子、丰田等世界顶级企业抗衡的中国企业。残酷的事实再一次降落到我们面前:2015世界500强中,中国大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只有5.33%,远远落后于美国的7.62%;如果去掉入围的银行,差距则更之大。 
   另外,虽然中国都顶着全球出口第一的光环,但对于一个自我技术与自主品牌缺失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如此光环所彰显出的战略价值又能有多大?拿美中贸易结构来说,表面看来,中国是最大受益方,实际是不折不扣的打工者。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3%,即便是大宗机电产品出口也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而且多为美国在华企业所生产。明眼人都知道,苹果、波音和通用电气等跨国公司才是最大获利者。因此,所谓中美关系的贸易失衡尽管可以简单地从数字上分析,但更应站在价值获益的角度来解剖。基于后者的分析,中国对美出口品由于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创新,因而盈利水平受到严重的抑制与挤压;与此相反,在华美国跨国公司通过产品链条内的垂直分工,在中国投资生产低附加值零件和整机装配,同时进口凝聚技术精华的高附加值部件,并拿走了大部分利润。所以,表面上看,中国对美出口每年都在增长,但实际分工地位却不升反降。 
  场外力量的倒逼 
   
   国际经验表明,任何一国的要素资源不可能总是处于无限供给状态,资源的稀缺性所引起的价格上升最终可能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与约束。分析发现,除了面临着能源、原材料、物流、土地和投融资成本上升的重负之外,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制造业承受的“刘易斯拐点”压力尤其显著。资料统计,过去10年,我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上升了2.7%倍;而伦敦朗伯德街研究公司一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较金融危机前增加约半。原有作用于中国制造业身上的成本比较优势正日渐式微。 
   作为一种与日俱增的客观存在,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之后,不仅美国提出了“回归制造业”的战略,欧盟也将工业占GDP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的20%,同时日本也出台了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并不断通过巨量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留岗培训金属热处理初级工理论考试.docx VIP
- 铝方通吊顶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VIP
- 商务英语(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205722812).pdf VIP
- 第37号: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规定(2018).docx VIP
-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pdf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提升的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全新版进阶视听说B1 四级听力训练4测试答案.docx VIP
-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高净值人士税务观察:个人股东在并购重组中能否暂免纳税?.pdf
-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修改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