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吃得饱”的农险.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找寻“吃得饱”的农险.doc

找寻“吃得饱”的农险   保险服务现代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保险的根本方向。对于广大种粮的农民来说,首要目标必须保基本,应保尽保。当农业保险走进农村的时候,农民一开始没有太多意识,以为不重要,有没有都行。现在,当农业保险逐渐全覆盖的时候,农民切身感受到,理赔金额与实际农业生产的损失相比差得很远,普遍有“农险吃不饱”的感觉。   保基本,农险有望全覆盖   “不到颗粒归仓的时候,心总是悬着”   这几年,连续的粮食丰收,还是没能让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东南村的种粮大户贾维涛那颗悬着的心安生下来,他最担心的是,万一遇到灾害,这么多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算算收入账,贾维涛还是挺满意。现在,他的家庭农场已经流转到了1700多亩土地,夏粮加秋粮两季,刨去成本,卖粮收入是100多万元。“可要是遇到灾年,减产或绝收,那连支付土地流转的钱都不够。俺们种粮的,盼望着农业保险能给吃上定心丸。”   好在这些年风调雨顺,在黄淮海平原腹地种粮的贾维涛,并没有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可地处南方水稻主产区湖南省桃源县的种粮大户丁巧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让丁巧云感受到农险对规模化种粮的“保护伞”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从2013年开始,丁巧云开始水稻规模种植,到2015年共流转了水田2280亩,配备了包括烘干在内的全套机械设备。全年种植经营收入110万元,亩产达到0.86吨。丁巧云琢磨着,这么大规模的连续生产,遇到自然灾害,损失巨大,必须找种粮“保护伞”,投入农保。   水稻规模种植以来,丁巧云将全部流转来的水田都购买了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的水稻生产保险,2014年交纳保费7736元,保了1934亩水田,2015年交纳保费10260元,保了2280亩水田。农险这个“保护伞”,给丁巧云托了底。   痛心的是,2014年7月17日晚的一场特大风暴,将等待收获的1187亩水稻全部刮倒,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安心的是,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丁巧云38万元,早稻种植基本保住了本钱,并确保了后续投入的及时到位。   种粮大户盼农险,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样是急不可待。   吉林省德惠市大杨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清莲说:“不到颗粒归仓的时候,心总是悬着。”以前,合作社种地保险的意识不强,2012年一场布拉万台风让合作社损失惨重,现在合作社所有成员因此增强了农业保险意识。   2014年,合作社将流转的240公顷土地全部投了保,缴了保费14400元,尽管当年受灾面积较少,但保险公司还是赔付了17960元。去年,受灾面积较大,合作社交纳保费13800元,目前勘查核查已经全部做完,正在进行理赔,保险公司给种粮农民托住了底。   据悉,去年我国承保的主要农作物突破14.5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9%,三大主粮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   农业保险有望全覆盖。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保险服务现代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保险的根本方向。对于广大种粮的农民来说,首要目标必须保基本,应保尽保。   “吃不饱”,农民不愿意   提高农险理赔额,从“保成本”向“保收入”提升   当农业保险走进农村的时候,农民一开始没有太多意识,以为不重要,有没有都行。是自然灾害和农业保险在抵御农业风险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农民才意识到农业保险的不可缺少。现在,当农业保险逐渐全覆盖的时候,农民切身感受到,理赔金额与实际农业生产的损失相比差得很远,普遍有“农险吃不饱”的感觉。   郭清莲反映,2015年之前,吉林省玉米保险保额只有每公顷3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亩地绝收的话,保险公司只能赔付200元!从2016年开始保额提高到每公顷4200元,但还是太少。   现在,农业生产成本高,郭清莲去年种植玉米每公顷成本在6000到7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每公顷9000元,算下来,每公顷总成本15000元。如果遇到绝收,总成本打了水漂,而保险赔付的足额赔偿金只有总成本的1/5。“必须大力提高理赔金额的额度,俺们农民才有种粮的积极性,否则都不太敢再种粮食了。”   湖南省桃源县种粮大户燕良贵反映,目前南方水稻主产区种粮大户的种植成本甚至比普通农户高出一倍以上。燕良贵每亩每季水稻直接投入约为580元,其中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化成本235元,农机作业每季165元,土地租金每季200元,雇佣劳动力成本每季250元,并且以每年10%的增速递增。按照现在的保险政策,燕良贵失收后每亩仅赔付360元,连物化和农机作业成本都不够,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还是太低。   从农业保险供给侧看,农民“吃不饱”的诉求正在得到有效回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生臣表示,人保积极发展粮食作物产值保险,积极回应农险“保额低、不解渴”的诉求,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由“保成本”逐步向“保收入”提升。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