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畲族女子学校.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堡畲族女子学校

六堡畲族女子学校简介 六堡畲族女子学校(简称六堡女校)创建于1989年9月,现有一到六年级6个班,学生101人,教师7人。我校是目前全省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女子小学,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外,还结合当地实际,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开设粑槽舞、畲家歌、刺绣和畲族“双语言”教学,大大吸引女童入学,入学率从办学初的23%上升到现在的100%,学校被省民委、省教育厅列为全省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学校2004年9月率先在全县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有8名女童考上大专院校学习其中赵华美同学考上江南大学,赵华英同学考上贵州大学,赵明芳同学考上贵州师范大学,改变六堡村无女大学生的面貌。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学校承担的实验项目《在畲族“双语”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学试验探索》被列为国家级课题支持,承担的课题实验《贵州省教育厅“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音乐、美术、英语教学实验”课题》被评为省级项目学校。学校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赵华甫校长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孙明驱老师荣获全国小学“十佳英语教师”称号,为贵州唯一获此殊荣。(2009年3月)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实践探索 贵州省麻江县杏山镇六堡畲族女子小学校长?? 赵华甫 内容提要:贵州畲族是贵州省17个世居民族之一,畲族有语言无文字,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有其客观性、必然性和优越性。本文通过笔者在麻江县杏山镇六堡畲族女子小学进行多年的“双语言”辅助教学实践,探索出一些“双语言”辅助教学的经验,现写出来,为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畲族? “双语言”教学?? 探索 一、贵州畲族概况 贵州畲族是全省17个世居民族之一,原称东家人,自称为“嘎孟”, 1996年认定为畲族。全省畲族人口4.4926万人,其中麻江县人口最多,约占78%。 贵州畲族——东家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支未定。杏山镇是麻江县畲族最集中之地,也是畲族文化传统保留较好之地,在麻江县畲族聚居的杏山镇六堡、仙鹅、隆昌、中山、坝寨、茅坪、长冲等村以及临近的碧波乡偿班村、下司镇长江村和凯里市炉山镇的角冲、干坝、六个鸡村,约有12000多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0多人不懂汉语(主要是妇女儿童),有4000多人只是半通汉语,还有不少附近杂居的民族(包括汉族)兼通畲族语言。其中以六堡村最具特色,至今还保持独特的民族语言、服饰和婚丧习俗。为此,政府在麻江县杏山镇六堡村创建了全省唯一的一所少数民族女子小学——麻江县杏山镇六堡畲族女子小学,帮助畲族女童入学。 由于贵州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畲族聚居村寨正规的小学教育和非正规的扫盲教育、农民文化技术培训采用的都是“双语言”辅助教学。而传统的“双语”教学则是在传统“双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升华而来。 二、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的客观性、必然性和优越性 由于在畲族聚居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学生进入学校后,用的是全新的汉语言授课,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自从畲族聚居区有学校教育以来,学校针对学生存在语言障碍,在畲族聚居区小学低年级教学用语都采用“双语言”辅助教学,否则教学根本无法进行,这就是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通过实践,“双语言”辅助教学在发展畲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具有帮助畲族儿童克服语言困难,提高教学质量,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优越性。 三、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的做法 麻江县杏山镇六堡畲族女子小学成立于1989年9月,学校距县城16公里,那儿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至今还保存有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在畲族聚居区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帮助畲族女童接受正规小学教育,帮助当地畲族妇女提供非正规的扫盲教育。学校的做法是: 1、用汉语文授课畲族语言辅助。六堡畲族女子小学的全部课程均用汉语言来讲授,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畲族语言辅助教学,特别是在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因为在畲族聚居区,学生从小生长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说的话与汉语毫不相干,当她们来到学校后,接受的却是凭空而来的汉语言教学,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许多人看来是提高考试分数),学校必须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只好不厌其烦地一遍普通话,一遍本地汉语,一遍本民族语言的解释,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弄懂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分数)。因此,学校搞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充当的是老师,还充当学生的“翻译官”。 2、结合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开展“双语言”辅助教学。 在畲族聚居区,原始、古朴、独特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现代文明前所未有的冲击,民族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巨大危险,畲族地区学校作为培养本民族后人的摇篮,有责任担负保护和传承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