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另一半人”的抗争.doc
“另一半人”的抗争
精英人士对进步运动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不容忽视的是,“没有斗争就没有进步”。在进步时代,如果没有女性、新移民与黑人等“另一半人”坚持不懈地抗争,美国人就没法走进希望的春天。
“另一半人”普遍面临政治权利匮乏、工作环境恶劣、生活保障阙如等问题,但他们没有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反而发出了最早的改革呼声。相比于精英人士,“另一半人”对进步运动的推动力源于自身生存的现实需求,这种斗争来得更真切、更实在,因而更有力、更持久。简言之,来自社会底层的呼声和行动构成了进步运动的原动力。 “真女性”到“新女性”
内战前,美国社会用以评判妇女行为的标准是“四德”,即虔诚、纯洁、顺从、持家,并把拥有这些德性的妇女称为“真女性”。“男人管政治,女人管孩子”,是绝大多数女性的座右铭。
莎拉?黑尔,是一位深受广大女性喜爱的女作家,为了宣传和维护女性权利,她毅然作别四名未成年的子女,前往波士顿担任《淑女杂志和文学公报》的编辑,并在担任《戈迪淑女杂志》主编后,致力于让女性能够接受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即便如此,黑尔始终坚守“真女性”的信念,强调“妇女的责任是私下的、家庭的和人际上的”,并在杂志上一遍遍赞美女性的这些特质。
内战后,随着科技与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变更,催生了一批批告别其母辈生活方式的“新女性”。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意义,她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以其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在诸如儿童权益、劳工待遇、公众健康等领域作出了贡献,由此成为进步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男性关注宏大的政治命题相比,女性作为母亲和抚养者,更关注微观的家庭生活。在“新女性”看来,女性、儿童和家庭的权益,是民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弱势的女性群体来说,“有组织的抗争”是她们争取自身权益的不二法门。她们建立了许多组织来维权。芝加哥女性城市俱乐部致力于改进公民状况、帮助唤起对家庭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劳工妇女组织迫切希望市政当局提供最起码的卫生设备;母亲联盟则对清洁的牛奶和扩大幼儿园很感兴趣;自有产业的妇女也组织起来,因为她们在反对征税中无能为力;此外,南部乡下的非裔女性组建了“黑人合作推广服务”家庭展示部门,通过培植家庭花园来促进家庭、社区、公众的健康和卫生。
女性天性,使她们更关注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1889年,年轻的简?亚当斯在芝加哥一个贫民窟创建“赫尔之家”,为贫困大众特别是新移民提供慈善服务,以期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促进邻里和睦相处。到第二个十年的时候,赫尔之家不仅拥有了整整一个街区的建筑物,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安置运动,该运动被誉为“呼吁一个新美国的第一个有组织的宣言”。
作为有教养的知识女性,“新女性”认识到,要巩固社会改良的成果,最终取决于政治上的话语权。早在1848年美国第一届女权大会召开之际,女权领袖史丹顿仿照《独立宣言》写成《苦情宣言》,声称“为自己争取参加选举的权利,是这个国家妇女的责任”。
为争取选举权,“新女性”们在一切可能的场所奔走呼号,并以绝食、入狱、示威等形式,毫不妥协地抗争。1913年,威尔逊总统就职的前一天,妇女组织发动了5000多名妇女参加游行示威。这一举动被认定为叛国之举,众多游行者被判监禁并遭虐待。但女性不平等的苦情,激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1920年8月,关于妇女选举权的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正式生效,为美国适龄女性的平等选举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新移民:美国欢迎你?
艾送喜,是一个怀持“人人平等、不知忧愁”美国迷梦的中国人,他于19世纪末漂洋过海来美洲大陆寻找幸福。他刚到达港口,就遭到警察毫无原由的痛打,随之历经一系列不平等的痛苦折磨,直至最后惨遭牢狱之灾。虽然艾送喜只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虚构人物,但其从“美国梦寻”到“美国梦破”的痛苦经历,却是进步时代近2000万新移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美国是移民国家,但从没有哪个时期比进步时代的移民潮来得更汹涌。1880年,美国人口总数略超5000万,到1920年,人口总数已过亿,较1880年翻了一番。新增人口中,移民差不多贡献近五分之一的数量。与此前相比,这一时期移民的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移民不是来自西北欧国家,而是来自东南欧国家。他们生活穷困,文化程度低,很少有新教徒,说着美国人根本没听过的语言,因而被称为“新移民”。
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激发了本土派的排斥情绪。多数本土人士相信,外来移民是美国贫困、犯罪和政治腐化等问题的总根源,尽管事实并不尽然。一些激进人士甚至宣称:大量的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智商低下的劣等民族新移民的涌入,将会导致一个伟大民族的消失。
民间的排外情绪促使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歧视性移民政策:1875年,国会对外来移民第一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