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诗歌中的物与情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3诗歌中的物与情教案

诗歌中的物象赏析 教 案 教学设想: 诗歌虽然从小学就学了,但学生对诗歌鉴赏恐怕了解不多,教学时不能用太多的名词术语。 高考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达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因此取例尽量自课内,适当向课外延伸。 遵循着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实践的原则,鉴赏诗歌先从形象入手,后艺术手法的鉴赏,再语言的鉴赏,分为三个阶段。 本阶段的形象鉴赏分为三个序列: 景物形象鉴赏序列:物象与感情——咏物言志诗——写景抒情(山水田园)诗。 人物形象:——咏史怀古诗与部分叙事诗。 事物形象——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羁旅行役、思妇思乡、登高怀远等即事抒怀诗。 三种序列的分类标准不一定科学,但实在找不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分类时不求非常科学,但求可行易操作。 设计思路: 一、理解相关必懂术语:物象——意象 二、了解诗歌中的特定物象。 三、以占诗歌主导地位的个体物象赏析,了解咏物言志诗,为下一课咏物言志诗的鉴赏作铺垫。 四、了解群体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简介写景抒情诗。 教学目标: 1、理解物象与意象。 2、了解常见的特定物象的作用。 3、赏析诗歌中的个体物象。 4、赏析诗歌中的群体物象。 教学重难点: 诗中的物与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有一支钢笔(举以示意)它已经九岁了,这是九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在调走之前送给我的,价格:人民币五元,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把它拿出来,吸点墨水,用几天,再刷一刷收起来。 Q请大家思考一下,我的这支钢笔和商店里卖的钢笔有什么不同? 指答。 K:实际上我珍惜的不是这支五元钱的钢笔本身,而是凝聚在这支钢笔上的浓浓的友情,古人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你们也会收藏有各种各样的小物品,例如你收藏了儿时的玩具,你收藏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附着在玩具上的那一段生活,你收藏的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可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课文,加深理解。如《枣核》中的“枣核”,《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衬衫”…… 二、明确目标: 同样,出现在诗歌中的物,大到日月山川,小到花鸟草虫,都是作者经过精心选择的,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我们今天学习《诗歌中的物象赏析》,(启动多媒体,呈现配乐路径动画:诗歌中的物象赏析)重点就是赏析在诗歌中的物怎样体现着作者的感情。 三、讲解:物—象—意—物象 多媒体展示:客观物(物象)+感情(意) 意象。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里的物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件”“物品”不同,古人说“物”指的是除了“我”之外的一切, 讲解:物—象—意—意象 四、特殊意象: 1、呈现王维的《杂诗》 Q:诗中的“寒梅”寄托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K:思乡。 明确:寒梅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寄托之物。 小结板书:物非物,物凝意 诗歌 中的物象肯定是凝聚着作者的感情的,风花雪月,鸟木虫鱼。这些都是诗歌中常见的物象,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用,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中,有些物象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意思,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题目:2002年高考17题《春夜洛城闻笛》,具体内容略。 Q:为什么说“折柳”是关键? K:因 为它是作者思乡之情的触发物。 Q:为什么听了《折柳曲》就思乡呢? K:出示《折杨柳歌辞》。 小结:特定物,要积累。 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有时候在读诗的时候,要是不知道它的固定意思还真读不懂,要不我们来回忆一首诗,李白的《越中览古》谁能背上来?背一遍听听。齐背一次。 Q:为什么是:只今惟有“鹧鸪”飞而不是只今惟有麻雀飞,只今惟有喜雀飞? K:因为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象“行不得也,哥哥”, 刚才我们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知道了 K: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如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既然“柳”这个物象有比较固定的解释,那我们就学到一个绝招,只要看到“柳”,就把“送别”或“思念”这帽子往它的头上一套,就万事大吉了,可以这样吗? 我们还以柳为例:多媒体呈现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注:① 阿谁,即“谁”。] Q: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K: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