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可以得出那些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尊重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文革” 1966-1976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民主与法制 一五计划 1953-1957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国情。 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 1、充分认识国情; 2、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关系;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1958年) 经济调整:(1962—1965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本课结构 讲解学案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连连看: 名字浓缩时代发展“烙印” 建国初期 (1949-1952)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大跃进年代(1958-1959) 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 “文革”时期(1966-1976) 蒋建国、谭解放、吴国庆、张胜利、李卫国、邓土改 高建设、张建强、李互助 孟跃进、张飞跃、潘胜天、王炼钢、葛公社、 杜更生、陈自力、沈图强 朱军、刘卫东、马文革 张红兵、王东方、林子荣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导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极大地焕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但是,经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成绩面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 . 29公斤。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交通严重堵塞,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掠夺 ②国民政府搜刮 ③战争破坏 全面崩溃 (2)结果: (3)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2年基本恢复 材料: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1949—1956)总路线: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三大改造 2、“一五计划”(1953—1957)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1)背景: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2)主要任务: “一化三改” 优先发展重工业 (3)特点: (4)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Fgh 乌鲁木齐 兰州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武汉 上海 天津 北京 沈阳机床、飞机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何在?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 原因:地理: 历史: 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重工业基础好 3、三大改造(1953-1956)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一历史必修2第1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07人教新版].ppt
- 高一历史必修2课件: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ppt
- 高一历史必修二13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
- 高一历史必修二_第20课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课件(新人教版).ppt
- 高一政治6.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PT课件.ppt
- 高一政治必修2综合探究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ppt
- 高三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
- 高三一轮必修二专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ppt
- 高三二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pt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6单元第2课时_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