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质岩1
第四篇 变质岩岩石学 问题 1、三大岩类有何区别与联系? 2、地质过程本质上说是作PV功,其能量从何而来? 3、成岩成矿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4、变质作用及其产物有什么特点? 第十七章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 *强调: (1) 已经形成的岩石包括先期形成的岩、沉、变三大岩类 (2) 内力作用指物理化学条件(T、P)的改变, (3) 使得原来岩石发生改变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 (4) 变质作用的条件:基本上为固态,但是在高级变 质作用过程中,可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流体相(混合岩化作用)——岩浆作用的初始阶段。 一、变质作用机制 变质结晶作用 1)重结晶作用 2)交代作用 变形 变质分异 1A)、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 受控因素:成分愈单一、粒度愈小,愈容易发生。 举例:石灰岩——大理岩 1B)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 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举例:Cc(方解石)+Q(石英)=Wo(硅灰石)+CO2 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三者之间的同质多象转变 2)、交代作用(metasomatism) 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要求条件:有流体存在,干体系中很难发生。 如: 2Mg2SiO4+3H2O→H4Mg3Si2O9+Mg(OH)2 Fo(镁橄榄石) Ser(蛇纹石) Brc(水镁石) KAlSi3O8 + Na+ ? NaAlSi3O8+K+ 2、变形 *偏应力施加于岩石,当应变很小时,岩石显示弹性行为(elastic behavior)。 应变在应力施加时立即发生,应力撤消时,岩石立即恢复至原先未变形状态。 *当应变增加至超越弹性极限,岩石就会产生永久变形(deformation)。 ?在近地表低温低压和较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岩石显示脆性行为(brittle behavior),永久变形机制为脆性变形,表现为岩石沿裂缝破裂,产生碎裂和断裂。 ?而在地下高温高压特别是当应变速率低时,岩石显示塑性行为(plastic behavior),岩石永久变形主要由于塑性流动(plastic flow)产生,导致矿物畸变和褶皱而没有破裂。 3、变质分异作用 所谓变质分异( 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就是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Raymond, 1995)。 原因:(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 辉长岩 斜长角闪岩 二、 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 三、 变质岩的类型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副———:由沉积岩———————————— 四、 变质岩的重要地位 (1) 前寒武纪之前的岩石几乎均为变质岩,占大陆面积的1/5 (2) 变质岩在我国分别很广,而且有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例如: 鞍山式铁矿—含铁石英岩型 石英脉型金矿—如山东 第二节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 变质作用的因素——指决定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包括T、 P、流体、时间(t) 一、温度 温度实际代表热量,是变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增加的条件下进行。 温度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如脱水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1.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 (1) 导致重结晶作用 随着T增加,岩石内部质点活动能力增加,质点重新排列——晶粒由小变大,由细变粗。例如 石灰岩(沉积岩) 大理岩(变质岩) (2) 促进矿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与矿物组合, 例如 Al4[Si4O10](OH)8 2Al2[SiO4]O+2SiO2+4H2O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