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第单元自主赏析四首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写的。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于是他寄情于求仙访道,然而政治上遭受失败的怨愤始终郁积于怀。这首诗就是他的“发愤之作”。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这首诗固然有宣扬人生如梦,“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意味,但它的基调却是昂扬振奋的。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全诗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不给人消沉的感觉。“不事权贵”是全诗的主旨。 (1)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探讨研究: (1)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李白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挂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2)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安……颜”是千古名句。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被过去追求个性自由、维护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奉为座右铭。在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迫使大多数人“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却宣告与封建统治者决绝,蔑视权贵们,去追求“开心颜”,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封建社会,这是难能可贵的。 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艺术特色: 1.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1)有丰富的想像。 (2)用夸张的手法。 2.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私海水杯中泻。 比较阅读 从主题看,《梦天》中诗人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尖锐的矛盾,困扰诗人的心灵。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