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2
b.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c.效果 兴奋: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抑制:使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如打针时不闪躲。 中断:方式很多,如绝大多数麻醉药与神经递质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突触耽搁:神经调节的活动中经过的突触越多,所用时间越多,如:针刺后先缩手后感觉到疼。 神经元间: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较慢) 神经元内: 树突→细胞体→轴突(较快) 传递特点: 单向性 兴奋的传递方向 (09安徽卷)30.(18分) Ⅰ.(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 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 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 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此时Na+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 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 向 。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 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 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 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 的结合。 静息 0mv 内 轴突末梢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2006年天津卷)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比较兴奋的传导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实质 单 向 双 向 传 导 方 向 慢 快 传 导 速 度 化 学 信 号 电 信 号 信 号 形 式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思考: 1、刺激b 点,电流计发生几次偏传,向何方偏转? 2、刺激c点,电流计发生几次偏转,向何方偏转? 注意:兴奋传导的易错易混点: 1、混淆突触小体与突触:突触小体是指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2、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3、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是兴奋的或是抑制的。 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08全国卷Ⅰ)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 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 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 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 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②、④ ①、③ 局部 刺激 左肌肉和右肌肉 2007年8月卫生部通报了几起因食用火腿肠、罐头、臭豆腐等食 品而引起的肉毒杆菌中毒事件。肉毒杆菌能产生外毒素,这种 毒素能抑制突触释放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递质)引起毒害。 据实验这种毒素仅0.01mg就可致人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肉毒杆菌最可能的呼吸方式及反应式是________ ___ , . (2)肉毒杆菌中毒后,严重的常因呼吸肌_________(强烈收缩、麻痹)而死亡。 (3)对肉毒杆菌外毒素的作用有的人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外毒素直接作用于肌细胞而不是作用于突触。某学习小组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结论补充完整。 无氧呼吸 C6H12O6 2C3H6O3 (乳酸)+能量 酶 麻痹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