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2》PPT课件.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凯撒大帝 恶劣 贸易 融洽 纽带 炼钢 派遣 浩瀚 时髦 设置 覆盖 偏僻 横贯 欧洲 恐怖 剽悍 监视 煎熬 延伸 辗转 张骞 融洽 匈奴 汉武帝 乃至 kǎi sà máo hàn piāo hàn zhǎn qiān 绚丽夺目 目瞪口呆 赞不绝口 日夜兼程 不露声色 畅通无阻 马不停蹄 人迹罕至 寡不敌众 白雪皑皑 目不转睛 茫无边际 jiān ǎi 罗汉 盯梢 全神贯注 威武 奴隶 布置 锻炼 钢铁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 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 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 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 二、学习3―7自然段: 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 作业: 1、把57--66页所有课内词抄写2遍。 2、把67页《滁州西涧》《舟夜书 所见》抄1默1. 3、熟背《论语》第11、12条。 签字 那时候,交通不变,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 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 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人。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 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 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 着。” 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 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 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 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 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小结 三、学习第8自然段: 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