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治疗简介

家庭治疗简介 (Family Therapy) 北大医学部医学心理室 霍莉钦 一.家庭治疗的概念 家庭治疗的理念来自家庭动力学的研究。 家庭动力学——是研究家庭内部的心理过程、行为、沟通以及家庭和外部环境间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家庭治疗——是运用这些研究结果,在临床上对“有问题”家庭进行干预,以促成家庭发生某些变化的一类心理治疗。 1.家庭治疗的定义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2.家庭治疗的特点的 1)着重于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 2)从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 3)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二.家庭治疗的简要发展史 60-70年代: 美纽琴S.Minuchin感兴趣于心身疾病家庭,并在贫民区的临床各种中发展出——结构式家庭治疗。 三.家庭治疗的适应症 1.家庭婚姻关系冲突、不协调。 2.家庭代际关系紧张。 3.儿童、青春期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4。家庭遇到重大的挫折困难,不适应等等。 5.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需要面对的特殊心理问题。 6.各种精神、神经症状,情感问题及人格障碍。 四.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Bateson等的发现与家庭系统概念的引出 (二)家庭系统的概念 (三)家庭规则与良好的家庭规则 (四)第一控制系统与第二控制系统 五、家庭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一)心理动力理论的家庭治疗 (二)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三)沟通理论的家庭治疗 (四)行为理论的家庭治疗 (五)策略派家庭治疗 六.家庭治疗的局限 1、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共同参与治疗。 2、治疗中涉及曾经相处过的原家庭成员时,因原家庭可能已不存在而无法实施治疗 。 七、家庭治疗的技术 1.治疗的三原则 假设——循环 ——中立 2.治疗作为“扰动”(Perturbation) 3.家庭治疗是“合作创作” 4.治疗者的作用和治疗关系 八.家庭治疗流程 (一)预备性访谈 1.绘制家谱图(两系三代): 2.了解来访背景 3.家庭关系现实 4.签定治疗协议 (二)首次访谈(治疗性会谈) 1、转诊背景: 1)谁先建议来访 2)过去治疗经验 3)亲友及其他影响 2.问题行为 3.通过循环提问等方法 4.中间休息:(约十几分钟) 5.结束干预: 6.家庭作业 (三)后续访谈 1.检查上次作业 2.首次访谈后各自的变化、感受、互动模式有否改变(通过等级提问、%提问、主观评定标尺等可以了解,并决定是否转向) 3.对治疗的期望 家庭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新观念、新行为 5.结束干预与家庭作业(对应新情况新变化提出) 注意:有时我们的干预对家庭没有好作用,这时不如不做干预。 九.家庭治疗的临床问题 (一)家庭治疗在个别治疗中的应用 (二)家庭的禁忌和文化差异 (三)扰动的技术 (四)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治疗关系 (治疗师的个人素质、督导机制) 参考文献: ·Virginia Satir著 吴就君译《家庭如何塑造人》,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Salvador Minuchin著 刘琼瑛译《结构派家族治疗入门》,台北,心理出版社,1996年 ·谢秀芬《家庭与家庭服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 ·吴就君编译《家族治疗—理论与实务》,台湾,大洋出版社,1986年 ·高刘宝慈 朱亮基《个人工作与家庭治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7年 ·曾文星 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 ·吴家玲 何会成等《精要治疗:学习与反思》,香港,香港明爱家庭服务出版,1995年 ·马丽庄“家庭治疗在西方和香港的发展——回顾与前瞻”,《香港心理卫生会会刊》第27卷第1期,1998年6月 ·林孟平著《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 商务印书馆 第54页 1986年 ·Gerald Corey著 李茂兴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湾 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 * * 40、50年代:格利高里Gregory B. 将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引入家庭治疗。 利兹S.Lidz观察到精分病人家庭的“婚姻分裂”与“婚姻倾斜”。 莱曼。威纳提出“假性互惠”、“家庭软现实”等概念。 包文M.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