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湖冲水库初步设计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湖冲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水库基本概况 1.1.1工程概况 乐平市小湖冲水库座落在乐平市后港镇胡冲村,距乐平市城区约12.5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 235.53,北纬29° 221.63,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0.66km2,水库正常蓄水位为42.4m(黄海高程,下同),设计洪水位(P=5%)44.45m,校核洪水位(p=0.5%)44.95m,水库总库容67.86万M3(本次复核)。设计灌溉耕地面积1000亩,灌溉面积500亩,保护人口3000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 小湖冲水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下游正对着后港镇胡冲村,一旦发生险情,将对胡冲村构成巨大威胁。大坝一旦失事,将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及重要设施造成灾难性损失。 小湖冲水库校核洪水位为44.95m,相应库容为67.26万m3。根据水库等能划分,该水库枢纽工程属Ⅵ等,枢纽永久性建筑物等级为5级,校核洪水位为200年一遇。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涵管等(工程特性见附表1)。 本区域为乐安河支流潘溪水,本区出露有前震旦系板溪群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 前震旦系板溪群岩性有:灰绿色绿泥绢云千枚岩,墨绿、深灰色千枚状白云绢云石英板岩,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夹薄—中层细、中粒长石砂岩及变质凝灰质砂岩,中基性变质火山岩等,主要分布于坝址区。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为残坡积层低液限粘(粉)土、含砾(砂)低液限粘(粉)土,主要分布于坝址和库区一带。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江南下古台隆,武功山——官帽山台拱众埠街断凹,加里东期赣东北深断裂西北侧,自古生代以来加里东及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受其影响区内北东向、北西向的构造发育,挽近时期以来地壳运动趋于稳定,表现为缓慢的上升运动,区域稳定。 小湖冲水库属江西省的多雨地区,暴雨的主要成因受季风影响。根据乐平市气象局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16.7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48.1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236.0mm(1979年),实测最大日降雨量达203.0mm(1967年6月19日),实测最大三日降雨量达478.6mm(1967年6月17日~6月19日)。每年的4~6月多为锋面雨,雨量较集中,形成洪水季节,可占全年降雨量的40%~60%,最多可达65%,7月可能遭受台风影响,也曾出现过洪水。但一般在7月中、下旬即转入旱季。8~10月降雨甚少,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5%,最少仅为3.5%。 工程建设及加固过程 工程于1957年冬破土动工、1959年10月竣工。当时的施工条件差,属“三边”工程,施工时对清基只做了简单处理,筑坝土料为库区内表层土,为人工挑筑,人工碾压。 根据原施工人员回忆,限于当时的条件,整个大坝土料全部靠农民劳务投工。大坝始建前,坝基为农田,兴建大坝清基时坝基中部沿坝轴线清除了表面杂草、松土及谷底的冲积覆盖层,清基不彻底。两坝肩及上下游坝基只将表层树根、杂草、松土清除。且由于材料缺乏,大坝坝体填筑土料均来自大坝附近山坡上的小颗粒风化料。后续加固对大坝进行过加高加固处理达到现有规模。由于大坝碾压不足,填筑质量差,导致大坝渗水严重,对大坝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因此,必须彻底进行除险加固。 1.2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1.2.1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湖冲水库经过49年来的运行,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大坝 (1)大坝坝体填筑质量差,土层较松散,坝体透水性较大,大坝清基不彻底,存在坝体渗漏和接触渗漏。现状大坝渗漏严重。 (2)上游坝坡无护坡,坡比为1:2.5;下游坝坡为杂草坡面,不平整,无坡面排水系统。内外坡较陡.,坡面不平整,雨水冲刷严重,有明显的散浸及集中渗水点。 (二)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头,为人工开挖明渠开敞式溢洪道,全长m,进水口底板高程为43.32m。底板为砼衬护,两侧边坡底部为浆砌石衬护,衬砌高度约1m,质量较好(2010年新建),两侧边坡上部未衬。溢洪道开挖边坡较低矮,坡高一般为1.5~2m,开挖坡角一般为45~50°,主要为土质边坡,未见坍塌现象,边坡较稳定。 溢洪道无消能设施,泄槽出口直接出水渠。 (三)灌溉输水涵管 坝下灌溉涵管位于大坝右坝端,由斜涵和平涵组成,斜涵为混凝土结构,砼老化剥蚀,漏水严重。平涵为园形砼预制管,管径0.3m,涵管长约30m。管身砼老化剥蚀,质量较差,漏水较严重,危及大坝安全。涵管出口无消能设施。 (四)其它 (1)水库进库公路及上坝公路标准低,路况差。现状公路为简易小路,长约0.7km,路面凹凸不平。 (2)水库无管理设施、通信设施。 (3)水库无水、雨情观测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能监测水库的正常运行。 1.2.2水库安全评估结论及建议 (一)安全评估结论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将各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