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ESH指南 高血压全面风险管理-未雨绸缪vs 亡羊补牢-代文巡讲.pptxVIP

2013ESH指南 高血压全面风险管理-未雨绸缪vs 亡羊补牢-代文巡讲.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ESH指南 高血压全面风险管理-未雨绸缪vs 亡羊补牢-代文巡讲

未雨绸缪 vs 亡羊补牢——从ESH2013新指南看高血压全面风险管理目 录未雨绸缪 VS 亡羊补牢?我国应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管理代文,全面管理高血压危险因素目 录未雨绸缪 VS 亡羊补牢?我国应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管理代文,全面管理高血压危险因素2013 ESH 新“指南”仍强调整体心血管风险是治疗决策的基础无症状高血压患者,不伴CVD、CKD或糖尿病,采用SCORE模型评估整体心血管风险是最基本的要求(I B)证据显示靶器官损害可独立于SCORE评分独立预测心血管死亡,因此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危患者应考虑检查靶器官损害(IIa B)建议根据初始的整体心血管风险决定治疗策略(I B)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t151新型生物指标未增加对死亡和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预测价值常规指标:血压、吸烟、总胆固醇、HDL-C、糖尿病生物指标(全因死亡):BNP、C反应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同型半胱氨酸、肾素生物指标(心血管事件):BNP、尿蛋白肌酐比与常规指标不包含生物指标相比,常规指标包含生物指标未增加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与常规指标不包含生物指标相比,常规指标包含生物指标未增加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包含生物指标包含生物指标灵敏度灵敏度不包含生物指标不包含生物指标1-特异性1-特异性Wang TJ,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2631-9.高血压合并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体重指数、舒张压水平共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心血管疾病风险比3.53.5332.52.5221.51.5≥30≥301125-29.925-29.90.50.518.5-24.918.5-24.9BMI(kg/m2)BMI(kg/m2)18.518.5004分位3分位2分位1分位4分位3分位2分位1分位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根据基线BMI、四分位的舒张压(59,88和74 mmHg)和收缩压(120,128和135 mmHg)计算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风险比。将最低的血压值和BMI分别作为参照(HR1.00)。风险比均校正出生年份,入伍年龄以及入伍中心Silventoinen K, et al. Circulation.2008,118(16):1637-42.新“指南”将肥胖作为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危险因素之一与07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只新增加了肥胖这一危险因素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10.1093/eurheartj/eht151合并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经SCORE评分校正后,合并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大经年龄性别校正后,合并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越大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趋势:p0.001趋势:p0.001年年0-4代表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数目1968例无心血管病、糖尿病,且未接受心血管药、调脂药,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测量传统危险因素、LVH、斑块、PWV、UACR等,随访12.8年,评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Sehestedt T,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0;31:883-891.无论低危或高危,合并靶器官损害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心血管死亡累计发生率(%)评分≥5%,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趋势:p0.0001评分≥5%,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分5%,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分5%,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年模型评分5%,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n=1023)评分5%,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n=421)评分≥5%,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n=104)评分≥5%,存在亚临床靶器官损害(n=420)危险比(95%CI)14.0(1.7-9.2)5.9(2.0-17.7)17.1(8.4-34.6)1968例无心血管病、糖尿病,且未接受心血管药、调脂药,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测量传统危险因素、LVH、斑块、PwV、UACR等,随访12.8年,评估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Sehestedt T,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0;31:883-891.GFR和尿蛋白可共同增加患者心血管及肾脏事件风险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肾脏事件风险比风险比风险比eGFR<60eGFR<60eGFR<60eGFR60-89eGFR60-89eGFR60-89大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eGFR≥90eGFR≥90eGFR≥90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基线 UACR基线 eGFR基线 eGFR基线 UACR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