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pptx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哲学的性质与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高aoning1223@163.com第一章(2010年版)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章(2013年版)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哲学的性质与思维方式一、哲学的性质二、哲学的使命三、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性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013年版第28页;2010年版第27页)“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区别是什么?一、哲学的性质“世界观”“观世界”?“方法论”“方法”哲 学 世 界 观油画:《百老汇的爵士乐》(127cm*127cm)G. W. F. Hegel 1770—1831“有之非有”“存在的无”哲 学 世 界 观人与世界的关系科学,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建构”关于世界的思想。哲学,站在世界之中的“世界观”,“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与“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两种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列宁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一生俯首拜阳明王守仁,号阳明先生(1472-1529)东乡平八郎(1848-1934)唯心主义 IdealismIdealism does not suggest that mind creates matter or the material world in a substantive sense. Nor does this view confuse thought with the object of thought, but rather it claims that the external world can be grasped only by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ideas and that all we can say about the external world is mediated by operations of the mind. The world in itself is certainly mind-independent, but the world as conceived by us must be constructed by mind. 唯心主义并不主张心灵在一种实质性的意义上创造了物质或物质世界。这种观点也没有混淆思想和思想的对象。它的中心论点是,外在世界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够被我们把握;我们对于外在世界所能够谈论的一切都是以心灵活动为中介的。世界本身当然不依赖于心灵,但是,能够被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一定是由我们的心灵构造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强调不为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时间在先。唯心主义——“世界”与“被我们认识的世界”不同,逻辑在先。马克思:“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区分两组概念“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 主观,是指人的意识(思维);客观,是指人的意识之外的独立存在。注意:①自我与他人、共同体 ②物质与客观性主观与客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1)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2)主体,是完整的、现实的人,拥有主观意识,但不能归结为孤立的意识。(3)客体,是指作为主体对象的整个世界。主体与客体世界1—物理自然世界世界2—人的精神世界世界3—语言文化世界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Kar

文档评论(0)

wf93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