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田野工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田野工作

第六章 田野工作的特征及其调查方法 教学实践:陈永碧(讲师) 一、田野工作及对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二、田野工作的定位和研究取向 三、田野研究的类型选择 四、田野研究的性质和田野伦理 五、田野调查的方法 按照学科体系规范应该是: 一、田野工作及对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二、田野研究的性质和定位 三、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和类型选择 四、田野工作的调查方法和田野伦理 一、田野工作及对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1、什么是田野工作 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进入自己所研究的社区或部落,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人类学调查方法。 2、“田野” 的演变:人类学者角色的转变 从原始到文明、从乡村到都市、从他者到自我、从传统社会到大规模社会…… 思考:为什么人类学者、民族学者要提“民族研究去政治化”。 3、对学科的意义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重要的学科标志之一(整体观、文化、跨文化比较)。田野工作本身既包含一种文化实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实地获得文化理解的方法及其研究技术和工具手段。田野工作是民族志收集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学面对多样性建立比较理论的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对其自身文化的理解。 4、田野工作的发展 书斋或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早期的实地观察与调查(巴斯蒂安、摩尔根、博厄斯)——确立驻在式田野调查的工作规范(马林诺斯基)——完善科学田野工作的学科规范(埃文斯·普理查德)。 二、田野工作的定位和研究取向 1、定位:主位(emic)和客位(etic) 差别在于:从谁的角度、立场、文化体系和价值认同来理解和分析文化。 家园人类学者——本土文化的研究 2、研究取向 ①大传统与小传统——【美】罗伯特·雷德菲尔德 大传统:都市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绅士、知识分子;小传统则指由散布在村落中所属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 在中国汉人社会研究的运用;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②小规模社会与大规模社会 差异:区域、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对外联系、社会分 层、社会分工、职业、人口流动、社会控制、 小规模社会:早期的部落社会研究和乡村社区研究; 方法上:民族志研究; 研究内容上:传统课题。 大规模社会:超越村镇乃至更大范围的研究; 方法上:多学科的、历时和共时的、专题的和综合 的研究; 研究内容上:性别文化和角色分工,国家权力和地方 文化和价值体系构建(经济对文化的影响)等。此外,旅 游、跨国公司、传媒、公共卫生等主题也被纳入了人类学 的研究视野中 。 三、田野研究的类型选择 1、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可以通过区域的田野调查寻找人类学的理论切入点,从而以一个独立学科的视角讨论问题,获得结论与建议。 案例分析:华琛《族人与外人——一个中国宗族的收养》——拟血亲——文化适应机制。 避免 :忽略其他因素、理论应用过于单一 。 2、过程研究:是人类学对文化变迁这一学科传统主题有远 见的参与观察设计与实践,对原初调查点的重访、回 访、追踪研究,以及对一个或一组田野调查点及其周边 地区进行长时段的研究 。 说得简单些,就是人类学者对田野进行长时间地参与观察,试图通过这种过程研究获得可观察的文化变迁和分析。 中国学者上世纪80年代的重访: 林耀华——金翼(东南福建)——庄孔韶(银翅) 林耀华——义序(东南福建)——阮云星 杨懋春——山东台头——戴瑙玛、潘守永 杜赞奇——“满铁”(华北村落)——兰林友 许烺光——西镇——段伟菊、张华志           葛学溥——凤凰村——周大鸣 杨庆堃——南景——孔庆忠 波特夫妇——华南茶山——覃德清 见庄孔韶等:《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回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data/detail.php?id=13254 四、田野研究的性质和田野伦理 1、理论预设和假说 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力图了解并解释人类的行为。为了这一追求,人类学者试图通过设定假说,并逐步验证和修正假说来促进我们对社会和文化运作机制的理解。 案例分析:重男轻女,假设(略) 2、研究性质和对象 ①研究性质:探索性研究、诠释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②研究对象(略) 3、田野伦理 人类学者主观上通常都希望自己的田野工作及其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有益,但有时受一些主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