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复苏预期下的中国股市运行趋势分析
经济复苏预期下的中国股市运行趋势分析
国信证券 何诚颖 赫凤杰
目 录
一、对当前中国股市的分析 - 1 -
(一)从3478点重回“2”时代的原因解析 - 1 -
(二)当前市场的估值状况 - 4 -
(三)当前市场与历次大底大顶的比较 - 7 -
(四)当前市场估值水平与海外市场的对比 - 8 -
(五)小结 - 8 -
二、2007年与2009年上涨动能比较 - 9 -
(一)2007年的上涨动能分析 - 9 -
(二)2009年市场1664-3478反弹的解析 - 14 -
(三)小结 - 20 -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股市冲击的评估 - 21 -
(一)热钱流动途径 - 21 -
(二)国际贸易途径 - 23 -
(三)小结 - 27 -
四、从宏观经济看中国股市 - 28 -
(一)从内需结构看经济复苏 - 28 -
(二)结合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看当前实体经济的复苏路径 - 30 -
(三)中国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32 -
(四)小结 - 35 -
五、基于历史分析对A股市场的几点估计 - 35 -
(一)海外主要市场历史走势规律 - 36 -
(二)基于历史规律对A股市场未来走势的估计 - 37 -
六、结论和投资建议 - 40 -
(一)关注政策走向带来的机遇 - 40 -
(二)遵循经济复苏路径,寻找业绩潜力股 - 42 -
(三)关注通胀预期,把握资源类行业 - 43 -
(四)关注人民币升值预期,把握金融、房地产行业 - 43 -
(五)关注创业板带来的投资机会 - 45 -
(六)不妨适度关注低价股 - 47 -
图表目录
表 1:国内市场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 - 4 -
表 2:各行业板块估值水平 - 5 -
表 3:当前、本轮反弹高点及6124点股价结构对比 - 6 -
表 4:历史上历次大顶大底的主要市场指标 - 7 -
表 5: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水平对比(2009.8.17) - 8 -
表 6: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 14 -
表 7:M1各低点领先上证综指时间 - 16 -
表 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热钱流动规模及流向 - 22 -
表 9:我国出口最终目的地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 25 -
表 10:最近一年来投资变动情况 - 29 -
表 11:2009年1-7月消费及居民收入状况 - 30 -
表 12:中小企业板“新八股”首日交易股价波动风险 - 45 -
图 1:M2增长率与股市 - 10 -
图 2:人民币汇率与股市 - 12 -
图 3:实体经济与工业企业利润的变动趋势 - 13 -
图 4:1998年8月与1999年1月M1到达低点前后的上证综指走势 - 17 -
图 5:2002年1月与2005年3月M1到达低点前后的上证综指走势 - 18 -
图 6:2008年11月与2009年1月M1到达低点前后的上证综指走势 - 19 -
图 7:进出口变动趋势 - 24 -
图 8: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路径之借鉴 - 31 -
图 9.中国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的关系 - 33 -
经济复苏预期下的中国股市运行趋势分析
2009年年初以来,上证综指最高上涨90%以上,领跑全球股市。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证综指刚经历惨烈的下跌。市场暴涨暴跌,显示出A股市场已经具备了某些不同于以前的特质。在3500点关口面前,市场展开震荡调整,引发投资者对股市上涨动力的思考。本文对A股市场暴涨暴跌进行解析,随后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状况,并对A股市场未来走势及相关热点的投资策略进行预判。
一、对当前中国股市的分析
(一)从3478点重回“2”时代的原因解析
年初以来,流动性推动市场反弹是广为认知的市场逻辑,甚至有研究认为有20%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市。然而,仅就资金供求关系而言,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的时间区间内,资金供求面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可能正是这个变化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从而导致市场迅猛回调。
1、货币政策微调带来资金压力
股市不断的上涨需要新增资金入市的“源头活水”,尽管在近期从中央到各部委领导都不止一次地强调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适度宽松,但是“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从货币当局的细微变化上仍能体会到政策从“过度宽松”向“适度宽松”的转变。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相关机构累计出台了16项调控措施(或表态),其中10项发生在7月16日之后的二十天内——央行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重启惩罚性的定向央票、降低交叉持有次级债折算资本金的比例、实施新巴塞尔协议……此外,部分银行还表态将对全年信贷目标进行控制,银监会也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对信贷资金非法流入资本市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