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第十四课《阿房宫赋》复习指要.docVIP

高一第二学期第十四课《阿房宫赋》复习指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第二学期第十四课《阿房宫赋》复习指要

复习要点: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3.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 【简要解读】 一、课文内容 本文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通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写下此文,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迸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骇,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借古讽今之特色,鲜明无比。 二、课文体裁 赋,是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摛,chī舒展)文,体物写志”,即:铺陈文采辞藻,极力喧染夸张,这是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即通过对山水、宫苑、鸟兽乃至车旗仪仗、音乐舞蹈等事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是内容上的特点。文赋不讲求对偶、音律,而是句式错落多变,章法灵活,押韵比较自由。《阿房宫赋》就是文赋中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之作。 三、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杜樊川”、“樊川先生”?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2.《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前半部分是叙事,后半部分是议论。这正体现了“赋”“铺事写志”的特点。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总结: (1)从内容和形式上:借古讽今,运用史料,以“赋”的手法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 (2)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略写陈涉起义,借助建筑的宏伟气象并通过想象,托物言志,提出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五单元 第14课 《 阿房宫赋 》 杜 牧 第 3 页 共 3 页 注:红色横线句,为重点翻译训练句,注意一一对应,注意词性活用,注意特殊句式等!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